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川教版.ppt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川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4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川教版

* 北京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武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请各位同学认真阅读P77,郑和谁?“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郑和,原姓马,小名叫三保,12岁成为宦官,侍奉燕王朱棣。他聪明能干,有胆有识,在朱棣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建立奇功。朱棣当上皇帝后,封他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世称“三保(宝)太监”。 《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明成祖赐郑姓的由来。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南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结合P50与第12课知识) (1)、条件与目的。 ① 皇帝支持: 明成祖(朱棣) ② 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科技发达: 宋代以来造船技术先进,装备有指南针,航海技术高超。 ③ 博学、机智的杰出航海和外交才能,以及还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 郑和自身条件: ④ 下西洋郑和会有遇见那些可能出现的困难: A海上恶劣天气翻船 B与出访地语言不通,产生矛盾 C遇见海盗 D远航水土不服,患上疾病 E后勤保障不足 F当地土著人入侵等等 目的: ①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②宣扬国威。 航海概况 特点 时间 出发地点 第一次到达地点 最远到达地点 航海次数 船队规模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先阅读P77—79集合视频完成表格 时间长 范围广 次数多 规模大 1405━1433 刘家港 印度古里 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7次 船大且多,人数多,物质多 刘家港 福州 占城 暹罗 爪哇 苏门答腊 锡兰 柯枝 阿丹 忽鲁馍斯 天方 红海沿岸 木骨都束 慢八撒 亚洲 非洲东岸 请在P78,注明并勾画郑和出发地与最远达到地点 西 洋 1、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古今意义? ①推动航海事发展,促进海外贸易。 ②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进步。 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 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④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2、郑和下西洋到了各国做了哪些事情?是否可取? 宣扬大明国威,赏赐礼物 南洋各地区 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土特产等等 高价外购 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结果给明朝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消极影响 不可取! 积极 二、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历史背景:明初,派使者商议沿海倭寇事情,却这样! 暴元已灭,现中国是大明朝,尔等赶紧奉“正朔”来朝贡 呸!元灭南宋,我才是中华文明正统。敢来犯?忽必烈30万大军沉海就是先例。 2、明朝初防备倭寇策略。 增派戌兵 钓鱼岛防区 钓鱼岛 阅读P79做好圈划 添加战船 1、“倭”指哪个国家?“倭寇”又指哪些人? 2、为什么明朝中期会爆发“倭患”? 3、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击倭寇? 4、他发明了什么战术?写出了什么书? 5、戚继光抗倭的主要经过? “倭”指日本,“倭寇”指日本海盗、武士和不法商人。 日本流寇土匪海盗与明朝奸商勾结,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倭寇侵略猖狂,使东南沿海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1561年,台州大战,九战九捷,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 (2)浙江倭患平息后,又前往福建、广东继续抗倭,最终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他发明了“鸳鸯”战术,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阅读教材P79—81回答 1、戚继光消灭倭寇战术 福建 广东 2 戚 继 光 抗 倭 的 主 要 经 过。 第一个阶段:1561年, 荡平浙东倭患 (台州大捷)。 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 第二阶段:1565年,前往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1)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1.保全了家圆,避免百姓流利失所以及遭受外族侵害。 2.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向全世界证明了炎皇子孙不是 好欺负的。 3.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4.又一充分证据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2)戚继光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爱国精神、立志报国 ? ? 1 .比较:戚继光、岳飞、文天祥 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 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 。 ? ? 1 .比较:戚继光、岳飞、文天祥 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 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 。 比较: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