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网络的科学主题探究项目的设计-浙江化学会
基于网络的科学主题探究项目的设计
—— 以WISE“物质状态与转变”为例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6)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与网络越来越密不可分,基于网络的生活、学习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方式。毋庸置疑,网络正深刻地变革着人的思维与行为。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帮助个体进行有效地思考、探索与学习,是当今众多学者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以网络为工具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无疑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基于网络的探究教学活动,不少教师仍较为迷茫。本文试图以WISE(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1,2]为例,讨论如何设计、实施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活动。
1 WISE简介
WISEMarcia. C.Linn 教授牵头1994年开发的基于网络科学探究环境,并进行数次修订,目前是第4版本。WISE致力于探索如何整合多种知识和手段、通过开展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与科学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训练科学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为教师、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WISE操作界面简单,提供认知线索、反思记录、测试、讨论、软件工具(用于画图、概念图、作图、图表等),同时整合了仿真实验、计算机模型等技术。它还通过合作反思活动、教师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WISE已开发了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工程、健康、探究、普通科学、环境科学、综合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近90个探究项目,涵盖幼儿园到12年级以及大学、研究生、在职人员等1000 个小时共同设计、开发[3]。这些项目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具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各国科学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对这些项目进行改编,以符合教学实际需要。WISE至今已经在全球60余个国家、15000名科学教师、学者或课程设计者、100000名K-12年级学生中使用。
国内尽管有少量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环境,但与WISE相比仍有诸多局限[3]。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学教学中开展基于网络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很普遍。本文以下部分将以WISE中“物质状态与转变”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基于网络的科学主题探究活动。
2“物质状态与转变”探究活动的设计
WISE主题探究活动设计主要包含任务分析、活动过程设计、评价与反馈设计等方面(图1)。化学方面目前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以下部分以“物质状态与转变”为例,阐述基于网络的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
图1 WISE主题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要素
2.1任务分析
(1)教学对象:9-12年级的学生。
(2)教学目标: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标准,12年级结束时学生应该掌握:
①在不同的分子中或三维晶状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通常会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运用原子、分子排布与运动的变化,可以解释生物、化学和物理的种种现象;
②电脑极大增强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
③模型的作用可以通过比较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加以检验,但两者相吻合并非说明该模型是唯一正确或有用的;
④意识到图形、公式是描述和分析变化模式的重要方式;
⑤会使用电脑来绘制表格或图表来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探究内容:
①研究物质的三态,探究固、液、气体的宏观性质与微观性质(原子水平)的联系;
②通过操作动态、直观、嵌入式分子模型,学习分子热能如何转化成动能、动能如何减弱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当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时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4)课程背景:适合普通水平10—11年级的化学;作为“气候”这一单元的部分内容,在9年级的地球科学课堂上使用;要求学生对“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图有一定了解。
(5)课时计划:每天45分钟,共5天。
(6)教学条件:电脑安装有最新版本的Java软件,投影系统和电脑室。
2.2活动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
图2 “物质状态与转变”教学思路
(2) 实施活动 分子间距离 分子动力学 分子间作用力 固 态 分子间十分紧挨 分子围绕着一个不动点小幅振动 大 液 态 分子间距离比较小 各个分子都可以自由移动 适度 气 态 分子间远离 分子到处自由运动 弱 得出结论:固态时,分子间距离最近,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思考:固态是如何转变成液态的,熔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出熔点的概念并分析其决定因素;解释为何零摄氏度不是盐、冰、冰盐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冬季将盐撒在冰上,冰易熔化?
【步骤2】引导学生用分子理论解释冰冻是如何发生的,回答一些凝固点的知识。(如:在分子水平上解释水结冰的过程、.水分子是否在冰中的运动是否减慢甚至停止,为什么等问题。).
【步骤3】学生观看物质三态转化的分子模型中的“液化与汽化”(如图5),用类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固体薄片超连续飞秒光源驱动的高次谐波产生试验-物理学报.PDF
- 基于坡度因素建立一段道路的碳计量模型-BowenPublishing.PDF
- 基于域尺度的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空间差异分析-IngentaConnect.PDF
- 基于Frenet标架的涡旋始端型线重构与几何特性分析-农业机械学报.PDF
- 基于多尺度的人体ECG信号质量指数谱分析-物理学报.PDF
- 基于亚像元估测的城硬化地表景观格局分析-生态学报.PDF
- 基于多尺度颜色替换的角膜老年环分割-仪器仪表学报.PDF
-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LEO卫星网络多业务路由算法LEOmulti-service.PDF
- 基于大数值孔径环形光照明的分辨光学显微像方法研究-物理学报.PDF
- 基于大数据的售电业务运营监测分析探索-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PDF
最近下载
- 12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二章 综合分析 .pdf VIP
- 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doc VIP
- 致敏物质控制措施检查记录表.docx VIP
-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docx VIP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输(1).pptx VIP
- 14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四章 理论考试试题真题 .pdf VIP
- 2023年南宁市青秀区总工会招聘考试真题.docx VIP
- 烟淄管道干线扩能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GB50391-2014: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