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
6、小国寡民不相往来的社会组织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 《老子》:“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说,国家要尽量小,人民百姓也要尽量少,即使有了器具、车船、武器,人们也不去使用它们。甚至连文字也不要。必须使人民看重生命,不到处搬迁,使人民有吃有穿,能够安居乐俗,不要有其他非分之想。相邻的国家,鸡狗的叫声都能相互听得到,但人民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互相争夺,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对仁义道德也进行了某些批评和揭露,他指出,所以要讲仁义忠孝那一套,都是因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混乱。因此,他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在此基础之上,老子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他认为社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即“道”、“德”、“仁”、“义”、“礼”。 人类社会的最初发展阶段是“道”统治的,一切纯任“自然”,是完全“无为”的。以后的社会分别由德、仁、义、礼统治。老子认为每后一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相比,离“无为”越远,美的善的东西越少,丑的恶的东西越多,因而离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就越远。 老子所追慕向往的社会,正是远古的原始社会。老子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生活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人民迫切要求安静修养和减轻剥削的愿望。 4、“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君道“无为而治” 有三层基本的含义: 1、“我无为而民自化”。 2、 “我好静而民自正”。 静:无私欲;正,民风淳朴。 3、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静是心灵的升华 无为本来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生活 静是一种感受,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静是一片闲适,静是一片安逸。静到无所事事,静到无所作为,静到只是享受阳光,享受独处,享受亲情,享受音乐,享受美味,享受爱情。 静是一种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大学》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静是人生之顿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陈继儒《幽窗小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少则得,多则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范蠡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3 4 唐.王遵《五湖》 已立平吴霸越功, 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 谁似陶朱得始终。 --范蠡,人称“陶朱公” ? 3 4 范蠡激流勇退,逃到齐国去了。临行前他给另一个功臣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你熟悉下列句子吗?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东施效颦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道家——庄子哲学的智慧 庄子与《庄子》 庄子(369-286 BC),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有《庄子》一书,老子思想的继承者。 庄子的故事 1.庄周梦蝶 逆向思维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3 4 4 1、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事物存在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