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必修二第课
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高速列车一般指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列车。20世纪50年代初,法兰西共和国首先提出了高速列车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1976年,用柴油电动机车牵引的高速列车在英国投入服务,这是当时英国最快的载客列车,最高时速达250公里。 *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铁路与公路 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路途的遥远,旅途的劳累,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共同感受。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世纪90年代,国家更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如今,全国各地前往西藏观光的游客急剧增多,藏红花一类藏药及其他特产也逐渐为人们熟知。 新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学思之窗 近代中国,主要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1958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这一年,中国还研制成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机车。 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但目前我国的高速列车还处于研制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 【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人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历史纵横 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不久,天津、上海等城市又出现了有轨电车。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畜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外,还有了出租汽车。 不过,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因而中国有“自行车大国”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购买了家用汽车。汽车的不断增多,使城市道路更加拥挤。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政府除加大路网建设外,还大力建设城市环线、高架公路,并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 ◎水运与航空 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pdf
- YYT 1789.4-2022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性能评价方法 第4部分:线性区间与可报告区间.docx VIP
-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3年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低压缸效率的在线计算方法.pdf VIP
- 口腔名词解释、大题.pdf VIP
- 《革命烈士诗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招标代理投标文件.doc VIP
- 2022年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