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德、嘉靖之际宗唐诗学观念的承传、演化与其指向.PDFVIP

明代正德、嘉靖之际宗唐诗学观念的承传、演化与其指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正漢學研究 2012 年第二期(總第二十期) 149 2012 年 12 月 頁 149~182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明代正德、嘉靖之際宗唐詩學觀念的 承傳、演化及其指向 鄭利華 摘 要 明代正德、嘉靖之際,宗唐成為其時詩界具有較為廣泛基礎的一種詩學認知,呈現承 傳與演化相交織的發展態勢。諸家在審觀古典詩歌系統的基礎上,往往以宋元詩歌尤其是 宋詩為參照對象,表達以唐為尚的詩學訴求,又基於以有唐乃至盛唐相標格的立場,聲張 六朝、初唐詩風的文學意義,顯示對李、何諸子詩學宗尚路線的一種自我調整。然在根本 上,這種調整未超離明初以來成為詩學主流、尤為李、何諸子所強化的尊尚唐音的基本方 向。同時,檢討此際詩壇仍處於上位的宗唐之詩學觀念,需注意昭彰其中的特定審美取向 以及相對複雜的性質,而注重唐詩典範意義並強調詩歌審美特性及藝術經營,則成為顯於 此際詩學觀念中的一種重要流向。 關鍵詞:明代、正嘉之際、宗唐觀念、承傳及演化、文學指向 中國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150 中正漢學研究 前言 從明代文壇格局的發展變化趨勢來看,正德末期至嘉靖前期,可以說,處在由李夢陽、 何景明等前七子時代向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時代過渡的一個文學階段,崛起於弘治年 間的前七子文學集團,這一時期隨著李夢陽、何景明、康海、邊貢等核心成員的相繼離世, 其興盛一時的詩文復古活動漸顯式微之勢。李、何諸子倡導復古的文學影響,以及復古活 動在正德、嘉靖之際趨於回落的變化態勢,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這一時期文人學士的詩文 觀念之中。本文所要探討的,則是自有明之始以來逐漸成為主流、尤其是在前七子時代為 李、何等人極力聲張的宗唐詩學傾向,表現在此際文士觀念形態上的承傳與演化的特徵及 其它們的特定指向,並企冀從此一個方面,窺究明代詩學領域、特別是顯示在唐詩宗尚意 識上的演進之走勢。 一、反宋詩傾向與宗唐意識的承傳 眾所周知,從詩學史的角度觀之,對宋人詩歌的訾議當然並非始於明代,早在宋代如 嚴羽,對比「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詩境,指擿「近代諸公乃作奇 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蓋於一唱三歎之音,有所歉焉。且 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反復終篇,不知著到何在」, 1區分唐宋詩歌之軒輊的取向,已甚為分明,自不待言。這種明確 並視此為詩之「一厄」, 識別唐宋詩歌高下之分的評判意識,也成為自明代初期以來體現在宗唐詩學觀念中的一大 顯著特點,這就是以宋元詩歌尤其是宋詩作為參照對象,標舉唐詩在古典詩歌系統、重點 是近體詩領域的價值所向及典範意義。如劉崧序林鴻《鳴盛集》云:「唐興,陳子昂氏作, 障厥狂瀾,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李嶠又從而歎之。至開元、天寶間,有若李白、杜 甫、常建、儲光羲、孟浩然、王維、李頎、岑參、高適、薛據、崔顥諸君子,各鳴其所長, 於是氣韻聲律粲然大備。及列而為大曆,降而為晚唐,愈變而愈下。迨夫宋則不足徵矣。 元有范、虞、楊、掲、趙數家,頗踵唐人之轍,至於興象則不逮焉。」2其於有唐詩歌, 尤心儀盛唐諸家的意向顯而易見,與之相應,抑宋人乃至元人之作而下之的態度同樣昭 1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頁 26 。 2 [明]劉崧:〈鳴盛集序〉,[明]林鴻:《鳴盛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第1231冊),卷首,頁2 上-2下。 明代正德、嘉靖之際宗唐詩學觀念的承傳、演化及其指向 151 然。又如解縉在〈說詩三則〉中提出:「漢魏質厚於文,六朝華浮於實。具文質之中,得 華實之宜,惟唐人為然,故後之論詩以唐為尚。宋人以議論為詩,元人粗豪,不脫北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