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答案

03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在线练习版[答案与解析分开]:1.【答 案】B  【知识点】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和法产生的一般规律【详 解】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即是权利义务观念形成,这是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A选项正确;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已经上升到制定法的高度,已经不是单纯的习惯法了,而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因此B选项不正确,应选;C选项正确;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而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法的产生,因此D选项正确。2. 【答 案】C  【知识点】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方法  【详 解】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本题中,公园的规定的目的无非是保证公园花木的正常生长,因此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属于目的解释。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扩大解释,即扩充解释,这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涵义为宽的解释。在本题,公园的规定只是禁止攀枝摘花,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很明显超出了公园规定的字面涵义。因此,我们认为A选项也是可以的。3.【答 案】B  【知识点】法律保留的事项  【详 解】A选项,属于立法法第八条第二项规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B选项属于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的事项,可以由地方性法规加以规定;C选项,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五项的规定,只能制定法律;D选项,属于基本经济制度,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八项的规定,只能制定法律。4. 【答 案】A  【知识点】法治与法制  【详 解】在中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但其并不是最早提出法治理论的人,因此甲的论点①错误;法治与法制存在重大区别,因此乙的论点②错误。   5.【答 案】D  【知识点】法与社会  【详 解】法的相对独立性既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也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之中,D选项错误。法作为上层建筑中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对政治发挥一定的反作用。6. 【答 案】D  【知识点】《法经》  【详 解】《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D选项少了封建二字,不准确  7.【答 案】D  【知识点】《大清民律草案》  【详 解】《大清民律草案》并没有正式颁布与施行,因此D选项错误。  《大清民律草案》只是停留在草案层次上,当然没有正式颁布,该题相对简单。8.【答 案】B  【知识点】罗马法复兴  【详 解】罗马法复兴经历了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两个阶段,是注释法学派揭开了复兴罗马法的序幕,是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因此B选项不正确。(学法网 网上收集整理)9.【答 案】C  【知识点】报批准的文件  【详 解】在我国现行法上,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和第六十六条第一款,只有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才须报请批准。C选项属于省级的地方性法规,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无须报请批准即可生效。   10.【答 案】D  【知识点】公民基本权利  【详 解】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享有选举权利,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中国公民;(2)年满十八周岁;(3)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据此,A选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五十条,国家不仅对华侨、归侨的权益保护,也对侨眷权益进行保护。据此,B项错误。宪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据此,C项错误。宪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条规定在宪法总纲,所以D选项正确。(学法网 网上收集整理)  11.【答 案】B  【知识点】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产生机制  【详 解】根据宪法第101条第二款,B选项正确。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罢免和辞职,均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12.【答案】B  【知识点】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详解】增值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13.【答案】B  【知识点】诋毁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详解】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又根据该法第2条第2款: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因此诋毁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只能发生在经营者之间;二、所散布的事实必须是虚假的;三、有散布行为;四、诋毁的对象一般应该特定,但诸如对比性广告这种行为即使对象不特定也可构成;五、主观状态为故意。综上所述,A中的新闻单位因为不是经营者,所以只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C只考虑到了一般情况,并不全面。   (学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