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台湾急诊医学会版中级救护技术员紧急医疗救护标准作业流程.doc
中級救護技術員緊急醫療救護標準作業流程手冊
目 錄
一、 緊急救護勤務作業程序
二、 現場救護標準作業流程
通用流程
非創傷常規
創傷常規
車內照護常規
心肺功能停止
意識改變
呼吸困難
胸痛
疑似腦中風
抽搐
中毒及藥物過量
精神異常/行為急症
頭部外傷處置原則
溺水
一、緊急救護勤務作業程序
緊急救護勤務作業程序一覽表 作業流程 步驟說明 一、勤務前之準備 1.依照「救護車檢查記錄表」、「救護車隨車裝備檢查表」每日實施各項檢查保養及記錄與耗材之補充。
2.加強各級救護技術員之培訓與複訓,強化救護技能與知識。
3.地勢、交通、醫療機構等相關資料之調查。 二、救護案件之受理報案 1.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接獲報案,立即了解下列狀況:
A.救護發生地點。
B.救護的種類。
C.待救人數。
2.受理報案時,如有需要應通報相關主管機關配合派員到場。 三、救護案件之確認與派遣 1.非創傷或創傷病例。
2.救護地點之安全考量。
3.派遣等級 四、出勤前之檢查 1.服裝儀容之整飭。
2.應勤用具之檢查。
3.勤前教育提示。 五、出勤中之作為 1.依派遣員指示前往事故現場。
2.視需要開啟警報器、警示燈。
3.交通安全之確保。
4.無線電出勤之報告。
5.複習標準作業流程手冊。 六、到達現場之作業 1.停車位置之選定。
2.「通用流程」
3.急救現場之評估。
4.感染之控制。
5.救護裝備器材之取用。
6.選用「非創傷流程」或「創傷流程」
7.傷病患之評估與選用適當之標準作業流程。
8.緊急急救技術之處置。
9.暴力傾向傷病患安全戒護之協助與自身安全維護。
10.特殊意外事故請求支援及現場評估處置與報告。
11.拒絕醫療/拒絕送醫之簽證確認。 七、送醫途中之處置 1.「車內照護常規」
2.傷病患病情評估回報,必要時與急救責任醫院連繫。
3.傷病患送醫途中之照護。
4.隨行家屬、親友之安撫與指導協助。
5.隨行家屬、親友與傷患車內之安全維護。 八、抵達醫院之處置 1.傷病患之交接,病情評估與急救處置之說明。
2.救護記錄表之填寫並送交醫護人員確認。
3.急救器材之交換與回收。
4.處理總結之續報。 九、返隊之作為 1.返隊時取消警示燈及警報器之使用。
2.返隊後有關案情之結報。
3.車輛器材之清潔消毒及除污與耗材之補充。
4.車輛性能之檢查與油料補充。
5.通訊器材歸位。
6.工作記錄簿之記錄,救護記錄表及相關紀錄(例如AED)送閱之受閱。 二、 現場救護標準作業流程
「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6條規定,救護技術員應依緊急傷病患救護作業程序,施行救護。緊急傷病患救護作業程序,其內容應包括緊急傷病判斷、救護人員之通訊聯絡、出勤人員層級人數與應攜帶設備器材、該轄區各種緊急傷病之現場救護及送醫之步驟等。而作業程序就是所謂的「標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Protocols)。另外「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4條規定,高級救護技術員,在醫師預立醫囑(Standing orders)下施行必要之緊急救護措施。此預立醫囑就是規範高級救護技術員,於執行業務時之各項標準作業流程。
救護技術員應熟記明瞭,並遵守轄區內之標準作業流程。在執行救護業務時,依標準作業流程實施救護,不得擅自逾越標準作業流程。標準作業流程,涵括各種傷病病情之評估處置流程。執行業務時,應依傷病患之病情,優先處理可立即危及生命、最嚴重、最主要之症狀,選擇最適當之標準作業流程。例如糖尿病病患意識不清,評估病患時發現右手中指變形,但無外傷。此時針對這位病患,我們應優先選擇「意識改變」之標準作業流程,評估ABC,給予病人氧氣,接上脈衝式血氧儀監測血氧濃度,為病患指尖採血,測血糖值。而不是先依「骨折」的標準作業流程,處理手指的閉鎖性骨折。有時候也許要用到二個以上的治療流程。有時候治療一位病人,會從一個流程跳到另一個流程。例如:胸痛病人可能變成心臟停止。總之,病人的情況改變,治療流程就要改變,並非堅守一個治療處置步驟。
標準作業流程,通常為對病患無害而最有利之救護流程。醫師之醫療指導鮮有逾越標準作業流程。如果線上醫療指導之醫師認定應逾越標準作業流程時,救護技術員應遵循醫師之線上醫療指引,並依「緊急醫療救護法施行細則」第13條規定:醫師指示內容應填註於救護紀錄表,並於執行救護後24小時內,將救護紀錄表送由原指示醫師簽章,以供查核;該線上醫療指導之醫師不得拒絕。非線上醫療指導之醫師不得逾越標準作業流程。
所有救護勤務必定包含「通用流程」、「(非)創傷流程」與「車內照護常規」,特殊案例另外可選用適當的標準作業流程。「通用流程」在於自我保護,及評估是否需要動員更大能量。「非創傷流程」與「創傷流程」希望及早發現心肺功能停止病患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