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不两利”政策背景考察
仁钦
(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要:“不分、不斗、不划阶级”是不斗争牧主,不分牧主的牲畜,不划分阶级成分;“牧工牧主两利”,是在 20 世
纪40 年代末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制定、实施的政策。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域
社会变迁;民主改革前内蒙古社会的特点和牧区阶级状况;民主改革前内蒙古牧区剥削形式;牧业区的主要矛盾和
民主改革的任务。
关键词:牧区;民主改革;不两利
中图分类号码:K28 文献标识码:A
“三不两利”即“不分、不斗、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是内蒙古自治政府(1947 年
5 月 1 日成立)和内蒙古共产党工委(1947 年 7 月 1 日)提出的牧区民主改革、发展生产的重要政
策。“不分、不斗、不划阶级”是不斗争牧主,不分牧主的牲畜,不划分阶级成分;“牧工牧主两利”
是是在废除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牧工牧主的工资制度。这项政策的贯彻,促
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牧民的生活。
这项政策是正确地、创造性地把民主改革政策同内蒙古牧区实际相结合,改革了牧区社会经济
制度。不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而且对其后的全国各少数民族牧区的社会改革起到了重要的
指导作用。并在后来的内蒙古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继续推行了“三不两利”政策,顺利、成
功地完成了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50 年代内蒙古被中央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模范”和 50 年
代民族政策的黄金时代与“三不两利”的制定和贯彻事实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制定了“三不两利”政策的背景: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域社会变迁;民
主改革前内蒙古社会的特点和牧区阶级状况;民主改革前内蒙古牧区剥削形式;牧业区的主要矛盾
和民主改革的任务。
一、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域社会变迁
近代以来的内蒙古社会,长期处在清朝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大汉族主义以及日本帝
国主义的统治压迫与民族内部的封建王公统治压迫之下。各时期反动统治者对内蒙古的基本政策可
以归纳如下有:
(一)利用怀柔蒙古族封建阶层,以统治压迫蒙古族人民。
(二)与利用宗教,麻痺蒙古族人民,削弱蒙古民族的革命觉醒和战斗精神。
(三)人民,鎮压革命,挑拨民族关系,制造蒙汉矛盾,加深民族隔阂。
(四)上的掠夺与文化上的同化。[1]
例如,清朝政府的“借地养民”与“移民实边”、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的“移民殖边”、日本帝国
主义者的“开拓移民”, 都是反动统治者在各种形式掩盖下和借口下进行移民开荒;中华民国时期
1
的军阀凭借武力强占蒙地,招佃开荒与派兵屯垦;蒙古王公在旧中国官厅压迫下,被迫出荒放垦以
及与汉商结合进行私垦。
其结果,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时,由自古以来主要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形
态的内蒙古地区转变成为农业、畜牧业、半农半牧三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地区。到牧区民主改的时,
内蒙古的 39 个旗县已成为农业地区,21 个旗变成半农半牧区,纯牧区只剩下 21 个旗。[2]从产业
形态的分布来看,一般是由南向北排列为农业区、半农半牧区、牧业区。
与此同时,大量的汉族农民移入内蒙古地区,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局面。并且汉族人口占据了内
蒙古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从表 1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蒙古地区的汉族人口在19世纪初期是 100 万人,
占内蒙古总人口的 46.5%,到了1949年时已达515.4万人,占内蒙古总人口的84.8%。“大跃进”时
期,在“支援边疆”的口号下汉族迁入内蒙古的人口已达高峰,1960年汉族人口已达 1049.8 万人,
占内蒙古总人口的 88.1%。
表 1 19 世紀初期——1963 年内蒙古蒙汉人口及占全内蒙古人口的比率[3]
时期 全人口(万 比率(蒙古人: 比率(汉人:万
人) 万 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六大异常地基本概念.ppt
- ——创业板公招股说明书.PDF
- ——试探《源氏物语》地唯美主义倾向.ppt
-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其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的.ppt
- 一、使用前准1.检测设备型号是否正确,配件是否齐全。.PDF
- 一、偏旁同部首的联系和区别.doc
- 一、兮州癿食住、行.PDF
- 一、函数在无限远处地极限.ppt
- 一、单位申报缴业务内容.ppt
- 一、单项选择共80题,每题1分).doc
- 某县纪委监委开展“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汇报22.docx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报告66.docx
- 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docx
- XX县委领导班子年度述职述廉报告3.docx
- 某县纪委关于校园餐问题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报告22.docx
- 某县税务局党委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docx
- 某县委书记在县委常委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docx
- 某县纪委校园餐问题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docx
- 某区委副书记、区长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