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解资料一
一.民族概况 塔吉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现在我国境内有4.1万人左右(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塔吉克族总人口为41028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期,在阿姆河上游,即在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泽莱浦河河谷以及咸海地区居住的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的土著居民,他们就是塔吉克族的先祖,即说伊朗语的塞人。塔吉克族是我国目前唯一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带,约公元2~3世纪时他们曾于塔什库尔干一带剪力过“去曷盘陀”国。这个名称属于东伊朗语。唐朝初期,该国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公元9~16世纪,塔吉克族先后受吐蕃、喀喇罕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的管辖。17世纪末,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克什南和瓦罕等地的部分塔吉克人东迁色勒库尔。18世纪初,塔吉克族改信伊斯兰教。18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帕米尔东部塔吉克族聚居地区设色勒库尔回庄,实行伯克制,行政事务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色勒库尔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1911年改为蒲犁县。1954年实行民族自治,建立了自治县。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是最高的部分。帕米尔高原号称万山之源,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山等亚洲主要山脉都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开去。这里有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由于地势高,帕米尔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不到30℃,最低气温在零下30℃,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寒漫长,夏季很短。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帕米尔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塔什库尔干境内就是群山耸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在全县两万五千多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还有几十座海拔五、六千米终年积雪的高山。远望塔什库尔干,冰川高悬,银嶂连绵,险峻奇拔。在白云萦绕的冰峰雪岭之下,又有别具洞天的绮丽景色。深邃幽静的峡谷里,稼穑茂密;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牛羊成群。从滨海的平川进到帕米尔高原的人,无不被它的奇异风光所惊诧,想不到层峰迭嶂之中竟有花果飘香、宜农宜牧的好地方。这里有丰富的铁、铅、铜、金、铝、云母、水晶和石棉矿藏。许多世纪以来,塔吉克族人民利用帕米尔牧草丰茂、水源充沛的自然条件,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分布着塔吉克族的村庄和田园。 塔什库尔干也是丝路古道枢纽,当东西方海上交通发展以后,曾陷入了一个漫长的荒凉与沉寂的时代。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原来长期封闭落后的西陲高原,一跃成了祖国大西北对外开放的前沿。在“重振丝绸之路”建设方针指引下,一条更加宽阔的全新的喀拉昆仑国际公路,穿越全县直抵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的红其拉甫山口。如今,每天在该县的红其拉甫口岸,不仅有大量满载货物的车队东来西往,穿梭而过。而且还要迎来送往大量我国和世界各国出入境的观光旅行者。当那一批批外国友人沿着当年中国高僧唐玄奘走过的道路,跨过葱岭,来到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时,首先受到的是塔吉克族人民诚挚热情的款待,看到的是塔吉克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敦厚朴实的民风和令人叹服的文明与繁荣。 塔吉克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为了适应这种半牧半农的生活方式,人们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塔吉克人放牧的牲畜主要有绵羊、牦牛、山羊、马、驴、骆驼等,这些牲畜为塔吉克族牧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大部分物质来源。由于塔吉克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农业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土地只能种一年歇一年,较好的地种两年歇一年。他们普遍种冬小麦,夏季麦熟之后种小米、玉米和稻谷等。他们也注意轮作,如某块地第一年种稻子,第二年种玉米,以提高产量。当时的农作物亩产量很低,冬小麦60斤,玉米超不过100斤,解放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