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瘟疫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初探.pdf
第 12卷第 3 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l.12,No.3
2010 年 9 月 J.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ep.2010
两宋时期瘟疫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李铁松,潘兴树,尹念辅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
摘 要:两宋自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起,经北宋(公元 960~1127 年)与南宋(公元 1127~1279
年)共 320 年。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期,各种疫情凸显,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宋代发生流行型疫
病 204 次,12 个种类,其中引起疫灾 49 次。无论从京城到地方,从皇室、军队到百姓,还是从正史、名著
到野史,不乏有关瘟疫的记载。随着当时政治经济中心从开封向临安迁移,瘟疫灾害的重灾区从开封迁移到
杭州,受灾次数从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孝宗时期至宁宗(1163 ~1223 年) 瘟疫发生频率最高,理宗时期至宋
亡(1224 年~1279 年)发生频率最低。夏秋季节,各种疾疫尤为流行。
关键字:两宋;瘟疫灾害;瘟疫种类;时空分布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47(2010)03-0094-07
0 引言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较弱小的朝代,历经 人们对瘟疫概念的理解差异。
时间约 320 年,所管辖的疆域按省级行政区主要有
1 古今人们对瘟疫及其种类的理解
京畿路、河东路、秦凤路、利州路、两浙路、江南
东路、梓州路、成都府路等,大致为当今的河北、 现代瘟疫通常是指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
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广西、广 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
东、福建、海南、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 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维基百科中解释:瘟疫
四川等省。在宋朝统治时期与其对峙的政权有辽、 亦称大流行病,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流行病,在
金、西夏、吐蕃诸部、大理国,彼此间战争不断, 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他物种。但引发大
灾祸连连,百姓苦不堪言。据竺可桢对我国近 5000 流行的疾病不一定能引致很多人死亡,如癌症至今
年气候史研究结论,两宋公元 960 年到 1000 年正 无可救治,造成世界许多人口死亡却不属于大流行
好处于我国气候变化的第三温暖期,年均气温比现 病,因癌症不具传染性。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流行
今高约 1~2℃。公元 1001 年到 1279 年,处于我国 病的出现应符合下列条件:1)一种新病原在人群
气候变化的第三寒冷期[1] 。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使 中出现;2 )病原感染人,引起严重病况;3 )病原
两宋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灾害高峰期,瘟疫多发。 易传染。《中国瘟疫史》中解释:瘟疫,亦称大流
《宋史》云:民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 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
旱,三曰水,四曰畜灾,岁必有其一,但或轻或重 和败血症型三种。其种类有痘疹(天花)、大头瘟、
耳。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认为两宋时 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传
期共有 32 次疫灾。韩毅在《疫病流行的时空分布 染。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疾病不断变化,
及其对宋代社会的影响》中记载宋代发生疫病 204 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如:快速致死疾病,
次,其中引起疫灾 49 次。邱云飞在《中国灾害通 抗药性,后天免疫缺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