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森林保护辅导6苗圃地下害虫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保护辅导6苗圃地下害虫防治.DOC

森林保护辅导6:苗圃地下害虫防治 本章要点:   第一节 金龟甲类   一、华北大黑鳃金龟生活史及习性   东北、西北和华北及山东等地2年1代,以成虫与幼虫交替越冬。华中及江浙等地1年l代。在河北越冬成虫约4月中旬出土活动直至9月份入蛰,前后持续达5个月,5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6月中旬幼虫陆续孵化,危害至12月以第2龄或第3龄越冬;第2年4月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危害,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下旬进入盛期,7月始羽化为成虫后即在土中潜伏、相继越冬,直至第3年春天才出土活动。   成虫白天潜伏土中,黄昏活动,有假死及趋光性。出土后尤喜在灌木丛或杂草丛生的路旁、地旁群集取食、交尾,并在附近土壤内产卵,故地边苗木受害较重。成虫有多次交尾和陆续产卵习性,产卵次数多达8次。卵多散产于6~15cm深的湿润土中,每雌平均产卵102粒,卵期19~22天。幼虫3龄、有相互残杀习性,常沿垄向及苗行向前移动危害。幼虫随地温升降而上下移动。土壤过湿或过干都会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如遇降雨或灌水则暂停危害下移至土壤深处,若遭水浸则在土壤内作一穴室,如浸渍3天以上常窒息而死,故可灌水减轻幼虫的危害。老熟幼虫在土深20cm处筑土室化蛹,预蛹期约22.9天,蛹期15~22天。   二、黑绒金龟生活史及习性   河北、宁夏、甘肃等地均为1年l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土,4月末至6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有雨后集中出土的习性。6月末虫量减少。成虫活动适温为20~25℃。日均温10℃以上,降雨量大、温度高有利于成虫出土。   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傍晚多围绕发芽开花的苹果、梨、杏、柳、桃、榆等的树冠飞翔,取食幼芽及嫩叶。雌、雄交尾盛期在5月中旬。产卵于10~20cm深的土中,卵散产或10余粒堆产。产卵量与雌虫取食寄主种类有关,以榆叶为食的产卵量大。一般1雌产卵数约10粒。卵期5~10天。   幼虫以腐殖质及少量嫩根为食,对苗木危害不大。幼虫共3龄,约需80天。老熟幼虫在20~30cm较深土层化蛹,预蛹期约7天,蛹期11天。羽化盛期在8月中、下旬。当年羽化成虫个别有出土取食的,但大部分不出土即蛰伏越冬。   三、金龟甲类防治方法   1.林业技术防治 在蛴螬密度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苗圃地秋末深耕可增加蛴螬的越冬死亡率;避免使用未腐熟的厩肥;在蛴螬危害高峰期灌水,可溺死部分幼虫;秋末大水冬灌可减轻翌春的危害。及时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可减少虫口数量;在成虫产卵期及时中耕也可消灭部分卵和初孵幼虫。   2.人工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或其它引诱物诱杀。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傍晚振落捕杀成虫。秋季耕翻时人工捕捉幼虫。   3.化学防治 种子与50%~75%辛硫磷2000倍液按1:10拌种防治蛴螬。用辛硫磷等在播种前将药剂均匀喷撒地面,然后翻耕或将药剂与土壤混匀;或播种时将颗粒药剂与种子混播,或药肥混合后在播种时沟施,或将药剂配成药液顺垄浇灌或围灌防治幼虫。成虫盛发期喷15%的乐果粉1000~1500倍液或其它药剂防治。   4.生物防治 招引食虫鸟;采用蛴螬乳状杆菌乳剂、大黑臀土蜂防治幼虫,可利用金龟子性腺粗提物或未交配的雌活体诱杀成虫。   第二节 蝼蛄类   一、东方蝼蛄生活史及习性   华北以南及西北地区1年1代,东北2年l代。西北以成虫或6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若虫开始上升至表土取食活动,4~5月份是危害盛期,5~6月羽化为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下旬产卵,若虫7、8月份孵化。越冬成虫4~5月在土深5~10cm深处作扁椭圆形卵室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每雌每室产卵30~60粒;9月中、下旬为第二次危害高峰。若虫孵出3天后能跳动,渐分散危害,昼伏夜出,共6龄。11月上旬陆续潜至60~120cm深处越冬。   有较强的趋光性,嗜食有香、甜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及湿润土壤。土壤质地与虫口密度也有关系,在轻盐碱地虫口密度最大、壤土次之、粘土地最少。   二、华北蝼蛄生活史及习性   约3年1代,若虫13龄,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各龄若虫在150cm以上的深土中越冬。翌年3~4月,当10cm深土温达8℃左右时若虫开始上升危害,地面可见长约10cm的虚土隧道,4、5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6月上旬开始出窝迁移和交尾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为产卵末期。越冬成虫于6~7月间交配,产卵。   初孵若虫最初较集中,后分散活动,至秋季达8~9龄时即入土越冬;第2年春季,越冬若虫上升危害,到秋季达12~13龄时,又入土越冬;第3年春再上升危害,8月上、中旬开始羽化,入秋后以成虫越冬。成虫虽有趋光性,但飞翔能力差,灯下的诱杀率不如东方蝼蛄高。华北蝼蛄在土质疏松的盐碱地,沙壤土地发生较多。   该虫在1年中的活动规律和东方蝼蛄相似,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