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论回归之路_周宪.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美论回归之路_周宪

审美论回归之路 周 宪 内容提要 审美论与文化政治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中两个彼此对抗的理论倾向。审美论发源 于启蒙运动,并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20世纪下半叶风向陡转, 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一条文化政治论新路径,把审美论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加以批判和抨击。近些年,在 “理论终结”和“理论之后”的背景下,审美论异军突起,重返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知识生产场的前沿。通过重新 规定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以及审美的重新合法化、新形式主义和重归审美体验式的研究,当代审美论正在悄然改变文 学艺术和美学研究的地形图,同时也向理论家和批评家们提出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是说风水轮转,时尚递变。三十年前 人们疯狂地迷恋和拥抱的新事物,三十年后便被人淡忘;反之,曾经过时的老东西如今竟会流 行起来。这大约是好东西看多了也难免审美疲劳所致。其实,文学理论的发展亦复如此,河东 河西的交替逻辑也时有所现。 晚近在各种理论文献中有一个使用频率不低的词汇———“回归”。在诸多“回归”之中,“审 美论回归”尤为值得注意。2011年美国学者卡勒来华演讲,他概括了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中六个 ① 最新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他名之为“回归审美”。其实,早在卡勒做出这一概括之前,这一诉 ② 求已以不同方式有所体现了。比如即使在“法国理论”如日中天时,身为布拉格学派和英美新 批评重要人物的韦勒克,就明确发出了抵制解构主义、重归审美主义的吁求,时间上可以追溯 ③ 到1983年 。 那么,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便出现在面前:为何会提出审美论回归?他们厌倦了什么理论 的长期宰制?审美论回归的诉求或趋向对理解当下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有何启示? 要搞清这个问题,得从审美论的历史说起。 5 文艺研究2016 年第1 期 一、审美论溯源 历史地看,审美论是现代性的产物。具体说来,今天意义上的审美观念及其美的艺术的观 念,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就此而言,有三个时间节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个节点出现在1746年, 那一年法国神学家巴托明确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他具体区分了三种艺术,即实用艺术、 机械艺术和美的艺术。在他看来,美的艺术有别于前两种艺术的唯一特征,就在于它给人们提 供了某种情感愉悦,没有任何其他实用功利目的,而实用艺术和机械艺术则不然。在他看来, ④ 可以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只有五种:音乐、诗歌、绘画、戏剧和舞蹈 。第二个节点出现在1750年,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明确提出了建立美学学科的设想。依照他的看法,美学旨在研究人的感 ⑤ 性经验,而最集中体现这一经验的是美的经验,而美的经验就是艺术的经验 。巴托针对具体 艺术现象,发现了某种特殊类型的艺术,而鲍姆加通则着眼于哲学理论,迫切感到要建构一个 专门的知识系统来研究艺术及其审美经验。两者虽然是在法德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但是它 们前后相差几年,此刻正值启蒙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其内在关联是显而易见的。用韦伯的宗 教社会学视角来审视,我以为正是现代性的分化导致了美的艺术和美学的出现。 按照韦伯现代性理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分化。宗教和世俗的分化,社会与文 化的分化,导致了现代社会及其文化的建构。他特别讨论了价值领域的分化,尤其是经济、政 治、审美、性爱和智识五个价值领域分道扬镳。审美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一方面脱离了宗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