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抗菌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自化学治疗药发现以来,抗菌药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抗生素药物已列专章讨论。本章主要讨论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病药及抗真菌药等。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这类药物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的建立,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尤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对药物化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磺胺类药物是从偶氮染料发展而来的。1932年Domagk发现含有磺酰氨基的偶氮染料百浪多息(14-1)可以使鼠或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起初认为偶氮基团是染料的生色基团,也是抑菌的有效基团。后来经研究证实,只有具有磺酰氨基的偶氮染料才有抑制链球菌的作用,而没有磺酰胺基的偶氮染料则无效,由此确定对氨基苯磺酰胺(SN,14-2)是这类药物生效的基本结构。
此后,磺胺类药物的发展极为迅速,从1935年~1940年间合成了5500余种磺胺类化合物,并有20余种供临床使用,在此期间建立了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学说。
磺胺类药物具有合成容易,价格低廉,口服有效,抗菌谱较广,以及体内分布广泛的优点,部分品种临床上仍在应用。主要有磺胺嘧啶(SD,14-3)、磺胺甲噁唑(SMZ,14-4)、磺胺异噁唑(SIZ,14-5)、磺胺多辛(SDM’,14-6)、磺胺醋酰(SA,14-7)等。
近年来磺胺类药物研究速度放慢,但仍有少数优良药物被发现。如(14-8)便是代表药物,除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方面疗效显著外,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和命名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大多数磺胺类药物为N1取代物,R2一般为杂环,如嘧啶、异噁唑等,环上取代甲基或甲氧基。
磺胺类药物的名称通常冠以“磺胺”,其后接N1取代基的名称。而系统命名一般则以“4-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N1取代部分作为取代基。如磺胺嘧啶(SD,14-9),化学名为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甲噁唑(SMZ,14-10),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胺。
三、磺胺类药物的合成
以磺胺嘧啶为例,用反合成分析法(或倒推法)来设计合成路线。反合成分析法是以目标化合物为起点,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的倒推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中间体及起始原料的方法。
根据上式的结构剖析,磺胺嘧啶可有(1)、(2)、(3)三处断键处,即可在此三处拼合来设计合成路线。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合成方法:
(1)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法 乙酰苯胺与氯磺酸反应,引入磺酸基,然后与过量的氯磺酸反应,形成氯磺酰基,接着与相应的胺缩合,最后水解除去乙酰基,即得所需磺胺类药物。
(2)对氨基苯磺酰胺法 对氨基苯磺酰胺与相应的卤代杂环反应,即得所需磺胺类药物。
四、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具有一定熔点。难溶于水,可溶于丙酮或乙醇。
1.酸碱性 因本类药物分子中有芳香第一胺,呈弱碱性;有磺酰氨基,显弱酸性,酸性的大小受N1取代基的影响,若为酰基、杂环等,则酸性增强。故本类药物呈酸碱两性,可与酸或碱成盐而溶于水。
临床上常制成钠盐的水溶液供药用,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等。由于磺胺类药物的酸性(pKa=7~8)较碳酸(pKa=6.37)弱,其钠盐的水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析出沉淀,故在配制溶液时应加以注意。
2.自动氧化反应 本类药物含芳香第一胺,易被空气氧氧化。一般游离磺胺类药物不易发生自动氧化,而钠盐则较易发生自动氧化反应,产物为偶氮化合物或氧化偶氮化合物。尤其在空气中受日光照射时,易发生氧化变色。因此其钠盐注射液需加0.1%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抗氧剂,安瓿内充惰性气体,另外应盛于遮光容器内密封保存。
3.芳香第一胺反应 磺胺类药物含芳香第一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作用,可进行重氮化反应,利用此性质可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含量。生成的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可作本类药物的鉴别反应。
4.与芳醛缩合反应 芳香第一胺能与多种芳醛(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等)缩合成具有颜色的希夫碱(Schiff,s bases)。例如:磺胺甲噁唑用薄层层析法检查有关物质时,采用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黄色或橙色的缩合物,供显色用。
5.铜盐反应 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金属离子(如铜、银、钴等)取代,生成不同颜色的难溶性沉淀,可用于鉴别。即将磺胺类药物用适量氢氧化钠试液(注意碱液勿过量,以免生成蓝绿色氢氧化铜沉淀而产生干扰)中和成钠盐,加硫酸铜试液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见表14-1。
表14-1 常用磺胺类药物铜盐沉淀颜色表
药物名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