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碎石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建植模式的响应-江苏农业科学.pdf

含碎石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建植模式的响应-江苏农业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含碎石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建植模式的响应-江苏农业科学

— 248—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45卷第7期 薛海龙,许文年,刘大翔.含碎石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建植模式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7):248-252.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07.065 含碎石土壤酶活性对植被建植模式的响应 1,2 1,2 1 薛海龙 ,许文年 ,刘大翔 (1.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以含碎石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建植模式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不同 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大类14种建植模式中,除了单植草本A2模式外,其余13种建 植模式的土壤容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其中单植灌木模式下容重增大幅度最为明显;土壤含水率变化均明显;总孔 隙度在三大类14种建植模式中出现降低现象,其中单植灌木模式下降低幅度明显且最大,草灌混植模式次之,单植草 本模式没有明显变化;pH值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建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0~10cm土层高于 10~20cm土层;不同建植模式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蔗糖酶活性差异最为显著,在B1模式(多花木 兰栽植密度20%)下酶活性最高,A6模式(狗牙根栽植密度为100%)下最低,C模式(狗牙根多花木兰混植)下较为 稳定;磷酸酶活性在C3模式(狗牙根栽植密度60%+多花木兰栽植密度40%)下最高;脲酶活性变化范围较小,且在 整个土壤剖面中受建植模式影响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三大类建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土 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间也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含碎石土壤;建植模式;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7-0248-04   含碎石土壤是理化性质恶劣、生物生境丧失的一种特殊 少但作用大,是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在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 [1] 立地类型,也是植被恢复的困难立地类型之一 。含碎石土 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土壤肥力具有非常密切的 壤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弃物、开山 联系,因此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 过程中产生的碎石废料、岩石风化、剥落等情况都能形成含碎 PVC)管植物种植试验,探讨不同建植模 本研究通过聚氯乙烯( 石废弃地,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水土流失状况较为 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含碎石土壤生态环境改良与恢复提 [2-3]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有研究表明,在含碎石土 供依据,本研究也对类似土壤的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壤中引入耐贫瘠、具有固氮作用的植物种类,形成稳定的人工 1 材料与方法 林群落,可以形成相对适宜的群落环境,为更多植物种类的进 入创造条件,使含碎石土壤中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得以提 1.1 试验材料 [4-6] 高 。在含碎石土壤废弃地引种耐贫瘠植物,能够在一定 1.1.1 含碎石土壤 用直径 16cm、高20cm(0~10cm、 程度上提高土壤质量,进而推动重建生态系统的恢复演 10~20cm2层式设置,由胶带黏合密封)的PVC管装填含碎 [7-8] 替 。还有研究表明,植被混合型建植模式下,植被多样型 石土壤。碎石选取的是粒径 1cm的石灰岩颗粒,土壤则选 ≤ 建植模式恢复效果要高于植被单一型建植模式[9-10]。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