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铁法局小康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前言
该说明书为铁法局小康矿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矿井为一井一面的高效矿井。通过对地质资料的深入研究,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和我国现在所能达到的煤炭开采能力,初步确定西一、西三两个采区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西二、东一、东二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该矿井地质资料详细,煤层赋存简单,但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煤层倾角很小且倾斜长太长,煤的硬度较高。
在该设计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岩层布置大巷的开拓方式,留设煤柱护巷。同时在现代先进的掘进技术和支护技术发展前提下,在建井工期和初期投资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对于岩层大巷采用了砌碹支护,解决了岩层大巷服务年限的问题。针对煤层的自燃倾向,对于区段斜巷采取了灌浆密闭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并请老师对我的设计多多的批评指教。
1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小康煤矿位于沈阳市康平县境内,隶属于铁法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台子煤田处于北东走向的八虎山和调兵山两个背斜之间,小康煤矿位于该煤田的西南侧。井田区域内交通便利,交通主要靠公路,203国道贯穿于煤田中部,北距康平县城12公里,南距法库县城17公里,调兵山31公里,与周边县、乡之间也均有县级柏油公路相通,另有连接国铁的矿区铁路直通矿山。
1.1.2 地形地貌
三台子煤田处于北东走向的八虎山和调兵山两个背斜之间。在中生代晚侏罗纪中期,该煤田普遍下降形成了湖泊相和泥炭沼泽相沉积——沙海组煤系。在白垩纪末,该区一直处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到第四纪还仍在接受剥蚀堆积,从而构成了现代的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形成了井田内平缓的剥蚀堆积丘陵地形。
在西北部三官营子一带,地形起伏较大,最大标高为+118m,最低标高为+79.4m,高差38.6m,一般标高+80~+96m,仅在井田西南部出现了局部冲积较低洼平原,一般标高在+88m左右。
1.1.3 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地区就地理位置来看,气候多风少雨,春干冬寒,属大陆性气候,一般春、秋、冬三季多风。春、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大至7~9级,瞬时达10级,小至2~3级。降雨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年降雨平均日数78天,年最大降雨量801.4mm(1959年),月最大降雨量307.9mm(1995年),日最大降雨量128.5mm(1959年),冻土层最大厚度1.45m,在0.8m深地温8.3℃。
本区地震历年来未超过二级,烈度为VI度。
1.1.4 电源、水源及建筑材料来源
该矿区的电力由位于调兵山市区的铁煤集团发电厂供给;生产所用的水主要取自井田旁边的三台子水库;建筑材料主要从康平县和调兵山市购得。
1.1.5 其他
矿区内的企业和贸易中心很少,但基本上能够满足矿区居民生活的需要。该区内的居民主要靠在矿里上班或种植农作物为生;本矿区内有通向铁煤集团其他煤矿的火车编组站,属内部铁路,在铁岭市与国铁相通。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2.1 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
三台子煤田位于松辽盆地南缘的东侧,属于中生代晚侏罗纪山间盆地,形态比较完整,煤田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8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周围为老地层而煤田内地势较平缓,除少部分地段有白垩纪出露外,其他部分为第四系所掩盖,基本上属于全隐蔽型煤田。
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煤田之基底,侏罗系含煤地层直接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侏罗系之上为白垩系,再其上为第四系。
1.2.2 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及变动
小康井田位于三台子向斜的西南部,占据向斜的大部分,煤层走向大体呈北西方向,岩层倾斜平缓,一般在7°~9°之间。井田内构造以断裂为主,由于受断裂构造影响,使得井田内褶曲构造反映不太明显,但尚能看出向斜的存在。
褶曲:三台子煤田整体为一向斜构造,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致使向斜的东西两翼不对称,向斜轴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和断裂的破坏而不突出,但是看出向斜轴总的规律是由北向南逐渐加深,其轴向为N35°W,向斜轴倾伏角为6°,轴部最深可达到830m。
井田内无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1.2.3煤层结构
小康井田内共有两个可采煤层,煤层编号从上往下依次为1#、2#。
附:1.各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煤层总厚,m 可采厚,m 可采煤层分布 煤层走向 煤层倾向 煤层倾角 小~大
一般 小~大
一般 1 0.58-6.06
3.50 0.73-5.16
3.50 全井田 北部SN;
南部NW 北部EW;
南部NE 7-9度 间距 20m 2 0.15-10.12
7.50 0.70-9.01
7.50 全井田 北部SN;
南部NW 北部EW;
南部NE 7-9度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