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炉况失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造成炉况失常

目 录 1. 高炉炼铁生产中炉况顺行是实现,高效,优质,长寿,环保的基础和保证 1.1 煤气流分布合理 1.2 炉缸热状态正常 2.炉况失常的征兆和演变过程 2.1失常现象 2.2失常的演变 3. 造成失常的主要原因 3.1 在上述炉况失常演变过程中,已涉及一些造成炉况失常的原因,现归纳如下: 3.2 操作不精心,处理炉况不当或失误 3.3 设备故障 4 炉况失常的预防和处理 4.1 炉况失常的预防 4.2 炉况失常的处理原则 5. 失常炉况案例分析举例 高炉炼铁工作者在自己工作高炉的冶炼条件下(原燃料性能和供应水平;设备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炼铁后续工序的生产状况及对铁水的需求等),应用自身的技能使高炉稳定顺行是对自己的起码要求,也是高炉工作者的责任,在当今的形势下,只有高炉顺行才能实现低碳,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 由于高炉炼铁的复杂性和“黑箱”效应,更因为冶炼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原燃料质量的变化,设备事故的出现,以及后续工序事故造成铁水供应失衡,以及操作者本事的失误等造成炉况波动继而失常,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又转为事故。因此正常和失常是高炉炼铁操作者日常处理炉况的重要工作,这样正确识别“正常”与“失常”就显得十分重要。培训班要求讨论“如何分析处理失常情况及事故处理”。 本人认为由张寿荣院士组织编写并已出版的“高炉失常与事故处理”一书已出版,该书广泛收集国内高炉事故案例,并认真剖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作为书生和教书匠极力推荐此书,如能认真学习将受益,因此本人已无理由再来谈论这一命题,这里只是应组织者的要求,做一个发言。 作为讨论,首先说明炉况正常—顺行的特征。应该指出,顺行的特征是随着冶炼条件,炉子大小,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而有变化的,但基本特征是保留的。在说明这点以后,再说一点本人认为当前高炉出现的炉缸不活跃堆积和炉缸寿命的问题。 正常炉况征兆规程: 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炉炼铁刚刚有所恢复,原燃料条件差:土焦,小焦炉炼的机焦强度差,反应性高,生矿,酸性烧结矿具是热矿,粉末很多,炉子小且装备落后,称量车,双钟上料;(鞍钢,本钢还有料罐上料)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判断炉况缺少依据。1955年9月全国高炉生产技术会议制定《全国高炉技术操作基本规程》帮助操作人员掌握高炉生产技术,其中有12条正常炉况的征兆: 铁水热度良好,并且稳定。 渣水热量充足,流过渣沟时不留下厚毂;上渣不带铁;从两个渣口流出的炉渣品质相近。 风口明亮,但在冶炼制钢铁时并不耀目,圆周工作均匀,风口前无生料,不挂渣,焦块活跃,鼓风达到炉心。 热风压力曲线呈微微的波动,其波动范围不超过全风量时正常风压的7%,且无锯齿形状。 风量曲线是一条宽度不变的直线,无摆动尖峰。 各上升管炉顶煤气温度曲线为30~50℃的一条宽带,曲线呈波浪形,温度高低之间的差别在50~100℃的范围内,且各点互相交织。 炉顶煤气压力曲线是跃动的宽线,大钟下降时曲线下降,并随即回升到正常位置,没有煤气压力猛然上升的尖峰。 料尺曲线上的倾斜角比较固定。下料均匀,没有陷落、停滞和时快时慢等现象。两根料尺下降深度一致,没有过满和低料线。 炉喉护板1m以内按标准方法安装的高温计所指示的边缘煤气温度约700-800℃,4条曲线间相互间的差别不超过80℃,或者分别成线,或者相互重叠。 煤气气流分布合理,煤气曲线正常。 煤气自动分析器上边缘4点CO2含量相近。 除尘器煤气灰量无大波动。 1.1 煤气流分布合理 煤气流从炉缸燃烧带产生向上运动到达炉顶经历三次分配,如果三次分配合理,总的煤气流分布就合理。 初始分配:与炉缸内燃烧带大小和燃烧带周边特别是燃烧带与死料柱之间的焦粉层的透气性和透液性有关,保证有足够的煤气流向中心。 二次分配:软熔带有足够的焦窗使煤气顺利分配和通过,因为在软熔带内煤气通过的阻力是矿石软熔层最大,软熔层与焦炭的透气性比例是1:52,要保证软熔带煤气稳定地分配,要保证获得倒“V”型软熔带,因为“W”型对中心气流干扰大而不稳定。 三次分配:为块状带,它的决定性因素是炉喉布料,炉喉径向和圆周上O/C比的布置情况,O/C大的区域煤气流阻力大,O/C小的区域相反,煤气流阻力小,阻力大小决定了煤气流的分配。 煤气初始分配 :燃烧带 生产中运用鼓风参数,风口参数的改变通过风速、鼓风动能,控制好燃烧带大小,最佳燃烧带大小控制在燃烧带环圈面积与炉钢截面积50%(大高炉)到60%(中小高炉)。 同时燃烧带周边和上方的焦炭层透气性(孔隙度)也决定着煤气的分配。这要求焦炭的质量保证CRI,CSR。 煤气二次分配:软熔带 煤气二次分配要有好的软熔带形状与位置。 以及软熔带以上料柱好的透气性,从煤气流分配上来说应以倒V型和较平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