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城乡共生理论城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践
基于城乡共生理论城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践【摘 要】 农业科技园区因其固有特点往往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它涵盖范围很广且没有明显边界,特别是城郊型农业科技园区一般覆盖了一定区域内广大的城镇和农村地区,这为研究城乡一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本文就城乡共生理论在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一个初步探索,研究在农业科技园区如何实现城乡共生。
【关键词】 城乡共生;农业科技园区;城乡一体化
Practice of suburban high-tech farm planning based on Urban-rural Coexistence Theory ——take the overall plan of Wangcheng national high-tech farm as an example
Pengsen Wang Bin Cheng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industrial parks in terms of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reas without apparent limits or bounds. One especially, the suburb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enerally covers a certain reg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 the basis of above backgrounds and facts, this postgraduate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sub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ims at providing a wealth of material for the master plan of the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rural Coexistence Theory in the palnning of high-tech farms and researches how to realize urban-rural coexistence in such areas.
【Key words】 urban-rural coexistence high-tech farm urban - rural integration
1 共生理论和城乡共生要素
1.1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共生理论
“共生”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贝里在1879年提出,该理论包含三个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共生单元指的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能量交换的单元;共生模式也即是共生关系,是各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相互结合的形式;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形成共生环境。共生的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外部条件。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为共生界面,是各共生单元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介质、通道和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1.2 城乡共生的基本要素
1.2.1 城乡共生的共生单元
当我们将包含城市和农村的区域看成一个共生体时,中心城市、中小城镇及农村就成了一个个共生单元。
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要使城乡之间形成共生的状态,就必须加强城乡之间的关联。
1.2.2 城乡共生的共生模式
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一般有三种: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其中互惠共生的特点是单元之间产生新能量,新能量在单元之间分配,存在双方利益交流的机制,是城乡共生的理想模式。
1.2.3 城乡共生环境的建设
要实现城乡和谐共生,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共生环境包含政策体制、城乡规划、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系统和劳动力素质等。
1.2.4 城乡共生界面的确定
要实现共生单元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通,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共生界面,即完善包括道路交通、物流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等基础配套设施。
2 基于城乡共生理论的望城农业科技园区规划
望城县是长沙市近郊县,毗邻长沙市主城区,是著名的“鱼米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