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代——中国早期国家
夏人的活动区域 《国语·周语》记载,夏兴起于崇山,夏禹之父鲧也封于崇;《世本· 居篇》说,禹建都于阳城;《周书·度邑》又说伊水、洛水两岸是“有夏之居”,可见今河南嵩山到伊水、洛水流域是夏人的活动区域之一。 《世本· 居篇》说,禹又建都于安邑、平阳,西周初年这一带还被称为夏墟,可见今天的山西南部也是夏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据《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所载,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则夏人的活动范围,东面一直到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 夏的世系 夏代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jiōng)、廑(jǐn)、孔甲、皋、发、桀等一共17个国王。《汉书·律历志下》引《帝系》云:“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夏之世系表 据《史记·夏本纪》及《竹书纪年》,夏自禹至后桀共传14代17王,历471年。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形成 《史记·夏本纪》载,禹想按禅让制将国君的位置传给辅佐过自己的嬴姓氏族出身的伯益,但禹去世之后,有些诸侯不去朝见伯益而朝见启,于是启便继承了王位。禅让制遭到了破坏。 《竹书纪年》云:“益干启位而启杀之。”(《韩非子·外储说》)伯益为了维护禅让,起兵反对,结果启杀掉了益。有些守旧氏族如有扈氏、斟灌氏等也对启夺位不服,进行武装叛乱,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有扈氏被启所灭(《尚书·甘誓》)。 王位世袭制确立,小康社会形成。 从“大同”到“小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二、刑法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的内容史无记载,但曾被舜任命为士而主管刑狱的皋陶继续任职于夏初。 《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据《左传》引叔向对这名话的解释,“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可知凡妄自杀人,贪婪渎职及有罪恶而掠取他人美名者,皆会被处以死刑。 三、军队 《墨子·兼爱下》记禹伐三苗时称其统率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左传》哀公元年记夏王少康在有虞氏居住时“有众一旅”,《国语·周语上》引《夏书》也说“众非元后何载,后非众无与守邦”,表明夏朝的军队是由“众”组成的。 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史称“后羿代夏”。 少康中兴 相妻后缗逃出,归于母家有仍氏(今山东曹县西北),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曾一度充当有仍氏的牧正。为躲避寒浞的追捕,他又逃奔到有虞氏。有虞之君虞思任他为庖正,同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安顿他在有虞氏下属的沦邑住下来,使他“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由是获得喘息之机。 在取得立足之地以后,他便积极地招集夏的余众。另一位夏的遗臣靡也在有鬲(今山东德州附近)收罗斟灌与斟寻二氏的余众。靡首先伺机灭掉寒浞,拥立少康重新即位。这时少康的儿子季杼也已长大成人,少康便命令季杼与其他诸臣对寒浞的两个儿子浇和豷(yì )进行讨伐,将其一一消灭。这样,少康终于重新恢复了夏家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夏代的灭亡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尚书·多方》:“ 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乃大淫昏”, 孔传:“言桀乃大为过昏之行,不能终日劝于天之道。”《史记·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文选·东京赋》注引《纪年》,夏桀贪图个人的享受,“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 成汤灭夏 汤乘夏乱翦灭夏的许多属国,《孟子》:“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后来又灭了韦(今河南滑县)、顾(今山东范县)。 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之战,夏桀败走。 汤灭夏最后一个属国昆吾(河南濮阳),同时也灭掉了桀。《诗经·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古史辨”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