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材】《雷雨》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人教)
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
曹禺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优秀剧作,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一个剧作家的审美理想,表面看来是一个感性的世界,一个透过剧中形象与动机行动所表达的审美情境;实际上,透过戏剧的形象画面,蕴含着剧作家独特的理想憧憬和美学内涵。
除了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剧作之外,曹禺还写过《〈雷雨〉的写作》(1935)、《〈雷雨〉序》(1936)和《〈日出〉跋》(1936年)、《〈争强〉序》(1930)、《〈原野〉附记》(1937)、《关于话剧的写作问题》(1938)、《编剧术》(1940)、《关于“蜕变”二字》(1941)、《悲剧的精神》(1942)等一系列阐述其戏剧创作思想的文章,此间不但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思想火花,而且显现了具有现代性特点的戏剧思想。
一、戏剧诗的发现与表现
1934年7月,《雷雨》发表于北京《文学季刊》第3期上,日本的两位学者武田泰淳和竹内好看过剧本后,兴奋莫名,旋即推荐给中国的留日学生,激起了他们的演出热情,促成了1935年4月《雷雨》在东京的公演。两位演出组织者杜宣和吴天,在戏剧排演前曾写信给曹禺,告知他,由于戏剧过长,他们的演出打算删去序幕和尾声。曹禺对此大不满意,这仿佛是砍伤了一个人的头皮和脚趾,他担心这样演会像一出社会问题剧,了无哲思和诗意,因此在复信即《〈雷雨〉的写作》中,申发出一番激昂的抗辩:“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这固然有些实际的东西在内,但决非一个社会问题剧。”(田本相 刘一军主编:《曹禺全集》第5卷第10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如果我们考察曹禺此番言语的文化语境,考虑到“五四”以后一个时期中国剧坛“社会问题剧”的泛滥,就会发现,曹禺对戏剧诗的追求是对“只谈问题,不顾剧艺”的创作倾向的反拨。
在《〈雷雨〉序》中,曹禺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恐惧的表征”,“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感情的发酵” ,“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这样的创作心态表明,曹禺是以狂放恣肆的想象与主观情感的宣泄作为戏剧的审美诉求,蒸腾为《雷雨》的氛围,孕育为人物的形象,交织成为不可解脱的情节和激荡的冲突。
在《日出》的创作中,曹禺说,在他心头最初涌动的是一首诗,就是陈白露几次吟唱的那首小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当然不能把它看做是《日出》的主题,但却是曹禺对这部戏剧的诗意发现。类似于陈白露这类人的存在,注定是不能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延续下去的,她们不是害人者,她们的生命曾经显示过美丽和纯净,但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了她们的灵魂,她们注定会成为那个旧世界的殉葬品。这是曹禺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对这样一种人生及其命运的最本质的概括。《日出》对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黑暗、无耻、腐朽,做了最深刻的揭露;但是作者却不是在展示罪恶与黑暗,而是怀抱着希望,憧憬着光明,燃烧着理想去观察和描写这些人间的地狱和魔鬼。于是,他发现了陈白露的人性的诗意,翠喜品行的诗意,发现了黑暗中有着日出的曙光,绝望中有着人生的希望。因此,叶圣陶评论《日出》“其实也是诗”。
“戏剧诗”的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悲剧用韵文写成,在亚里士多德、布瓦洛、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有关戏剧的论述中,都不乏类似的表述。应当指出,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金院本、元杂剧、明南戏、清传奇,中国的艺术,特别是戏剧传统中,从来都弥漫着浓重的诗的气息,显示着民族的诗性智慧。但是,就中国话剧产生之初的历史状况而言,它恰恰是以对这种诗学传统的颠覆,来为自己打开进路的。“问题剧”走到极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话剧对诗学传统的背离。曹禺以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和艺术卓识,深刻地把握着戏剧艺术的精神内涵,并将之化为现代的戏剧诗的美学概念。
曹禺对戏剧诗的阐发,在于他对现实生活中诗意的捕捉、感悟、提炼和升华。比如,他在《雷雨·序》中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这里所谓的“不可言喻的憧憬”,或者他说的“神秘的吸引”,“抓牢我心灵的魔”等,看来未免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而实际上是对感物抒怀、天人合一的诗意的感悟,表达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意绪。
曹禺戏剧创作思想中所体现的对于现实的“诗化”,在特定意义上说,就是审美意象的“表现化”、“象征化”。
曹禺的剧作充满了象征的色彩,女儿万方曾经询问他,“雷雨”是什么意思,曹禺回答,“雷”是天上轰轰隆隆的声音,警醒他们;“雨”是自天而下的洪水,把大地冲刷干净。由此可见,《雷雨》剧名就带有象征性。《日出》中的主人公陈白露,名字暗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资产评估知识竞赛.docx
- 2013黄浦高三二模物理.doc
-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
- 2014-2-1 海淀期末.docx
- 2014年内地票房总排行.docx
-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三.doc
- 2014秋季 高二化学 A 第1讲(铁及其化合物1)(教师用).doc
- 2015 上海伦敦会早期藏书研究——基于1857年《伦敦会藏书目录》的考察.pdf
- 20150921涨跌情况.doc
- 2015.1海淀期末物理.doc
- 2025年云南玉溪元江县中医医院第一批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pdf
- 小学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知识汇总.docx
- 小学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知识汇总.pdf
- 让作文出彩的137则名言.pdf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范GB30871-2022 应用问答(九--作业票填写与管理).pdf
- 200个有趣又好记的成语之最.pdf
- 2025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云南昆明寻甸县教育体育系统人才引进8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招募300名银龄技师的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