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珠江口考古之崛起-CUHK.PDF
Copyrighted Material
環珠江口考古之崛起
~ 玉石飾物作坊研究舉隅 ~
一、珠江三角洲考古可塑性
近百年來考古學於中國人文科學中異軍突起,被譽為是不斷創造奇蹟的科學。二十世紀
後半段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如日中天。然而,現代中國考古學隆盛的側面,在考古研究
的對象、空間與時期等各方面,卻出現極不平衡的畸形現象。就如筆者生於斯長於斯的
珠江三角洲,長期以來被視為是考古不毛之地。80 年代初蘇秉琦先生的考古學文化區系
類型論,認為中國考古學文化可分六大區系,其中提出南方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
中軸的地區為代表。蘇先生所談珠江三角洲的考古遺址,僅舉列南海西樵山與佛山河宕
兩地 1 。現今看來,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區系解釋珠江三角洲的新石器文化的看
法,是相當片面模糊的。最近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寫〈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
學五十年〉的綜合性文章中,作者認為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序列編年,以黃河流域、長江
中下游、遼河流域及燕山南北地區諸文化有比較完善的體系。文章中只有一句提及「新
石器晚期文化如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區)的咸頭嶺文化(或稱大灣文化)等。」2 從珠江
地區考古工作來看,上述兩種的提法,都遠遠不足以反映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文化的面
貌。近年珠江三角洲考古學的新發現,在國內顯然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今後有必要加
強珠江在全國及國際上的考古交流。
珠江三角洲考古迄今已有接近 80 多年的歷史。1842 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廣州對
外通商,珠江三角洲得外來考古風氣之先。珠江三角洲考古的發展,是以三角洲腹地(以
廣州為主)的歷史考古與環珠江口(港、珠、深地區為主)的史前考古兩個巨輪向前邁進。
1
Copyrighted Material
早於 1916 年廣州東山廟南龜岡大墓的發現,是本世紀南越國考古的發軔所在 3 。1929
年廣州市市立博物館的開幕、1932 年黃花考古學院《考古學雜誌》的出版,象徵珠江三
角洲腹地歷史考古學的成長。早期廣州考古一些重要的發掘工作,均是出於國內學者之
手,代表人物如胡肇樁和商承祚等。五十年代以後三角洲腹地考古有了長足的發展。1959
年廣州地區已發掘成千座的古墓。1983 年南越王墓的發現,近年南越國宮署遺跡的揭
4
露,都是歷史考古工作者的豐功偉業 。另一方面,早於1925 年前後,韓雷(C. M. Heanley)
在香港列島的考古調查,代表了環珠江口史前考古的出發 5 。1930 年代初芬戴禮發掘南
6 7
丫島大灣 、1937 年安特生、施戈斐侶發掘大嶼山東灣 ,是珠江口新石器遺址考古發
掘的開端。環珠江口考古的第一階段,基本上是掌握在香港殖民地外藉官僚與學者的手
中。他們比較熟悉安特生的中國彩陶西來說,又與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日本
考古學界往還。環珠江口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開始,就充份開展於東南亞大陸與島嶼的國
際學術視野中探索 8 。
環珠江口考古第二次飛躍性的發展,是啟動於 80 年代。隨著 1980 年初珠江口兩翼
深圳與珠海經濟特區的成立,都市開發帶動了考古工作的調查,沿海新石器時代沙丘遺
址的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 9 。80 年代末香港本地華人考古工作的胎動,結合國內考古
的力量,共同開拓了本地考古的新天地 10 。經過最近10 多年來我們在環珠江口一帶的
工作,對本地區距今 3,500—7,000 年前古代文化編年和面貌的認識,起了突飛猛進的變
化。環珠江口考古的研究方法,今後有很大發展的餘地。本地考古新發現顯示新石器時
代的文化,具備了自身獨特的特徵,其重要性亦頗為出人意料。近年環珠江口所確認的
大灣文化中的 12 處遺址,出土迄今世界已知最早的樹皮布的製作工具,其影響遠及中
南半島、東南亞島嶼以至中美洲,毫無疑問是世界史前考古學研究重要的對象 11 。另一
方面,國際上一些比較新穎的考古方法,在環珠江口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