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核废物地质处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4核废物地质处理

7.4 核废物地质处置 7.4.1 核废物地质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历史 1、核废物地质处置的多重屏障体系 人工屏障(工程屏障): 玻璃固化体:阻滞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的第一道屏障。 废物外包装容器:保护放射性废物固化体过早地被侵蚀、破坏的强有力机械屏障。 回填材料:废物容器之间和在废物容器与地质体之间充填的某些矿物、岩石碎料等。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寿命超过106年)、吸附能力等,它不仅可作为机械支撑物以稳定废物容器,而且是阻滞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 天然屏障:地质体,又称废物的贮存介质、处置介质等,这是核废物处置场(库)周围的土壤、岩石及有关沉积物等。 2.核废物处置方法的原理(过去常用) 低、中放废液的地下渗滤处置 将废液排入地表沟槽内,借助土壤和砂砾层对废液中有害物质的吸附、渗透作用,净化废液的一种地质处置方法。 (致使放射性浓度超过允许限值) 低、中放废液深井注入处置 将废液经由注入孔高压压入1000-1500米深处相对封闭的透水岩层中,借此将放射性废液永久地与生物圈隔离的方法。 造成环境污染、处置井远离核设施,目前很少用。 水力压裂处置 将浓缩低、中放废液,与水泥、粘土混合后的灰浆,通过钻孔用高压设备将其注入300-500m地下预选被压裂的不透水岩层中,使废液迅速固化为岩层的一部分,以达到永远隔离核废物的目的。 例:美国橡树岭国立实验室于1959年首先从石油部门开采应用到低、中放废物地质处理领域中来。 海洋投弃 又称海洋倾倒处置,这是将低、中放废物容器(一般为混凝土固化体,外加钢桶包装)投入远离陆地的预定海域,使废物容器自行沉入海底,或者直接向海洋排放低放废液,借海水隔离和稀释放射性物质的一种非地质处置方法。 污染海水,1983年,伦敦倾废公约通过了停止向海洋倾倒核废物的议案。 7.4.2 适合核废物地质处置的岩土类型 岩石孔隙度较小、含水量较少,水渗透率较小。地下水在岩石、土壤中的渗透、扩散乃至流动是危及核废物安全处置的最主要因素。 岩石中裂隙较少 岩石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抗辐射性,随时传导、散失废物的衰变热。 岩石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便于构筑地下工程。 岩石应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 岩石的体积应足够大(迁移距离较大) 7.4.3 低中放废物的地质处置 低、中放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案 (1)陆地浅埋(土壤等松散沉积物) 广泛应用 (2)废矿井处置(盐、铁、铀矿等) 广泛应用 (3)深地质处置(矿山地质处置法,处置在埋深大于300-500m 的地下人工岩硐中) 耗资大,较少用 (4)海岛处置 运输费用高,国际上禁止 (5)滨海底处置(处置介质为岩石) 瑞典 芬兰(国际上对处置的安全性有争议) (6)水力压裂处置(页岩等) 美国停止 中国 (7)海洋投弃(海水) 沿海国家采用,现禁止 7.4.4 高放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 高放废物是指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和其固化体;准备直接处置的乏燃料;及类似辐射水平或释热水平的其它废物。 ? 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按处置要求分类的固体废物分类标准,规定高放废物释热率高于2kW/m3,且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高于对短寿命废物的限值(4x106Bq / Kg单个货包)。 ? 高放废物的处置必须采用地质处置。 一、高放废液的贮存 二、高放废液的固化 人造岩石固化-一种开发中的固化技术 人造岩石是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多相钛酸盐矿物固溶体,大部分废物元素直接进入矿相的晶格位置,一部分废物元素被还原成金属单质,包容于合金相中。 由于放射性元素被牢固地固定在矿物的晶相结构中,人造岩石固化体的抗浸出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辐射性,都比玻璃固化体好。 三、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 6、高放废物的分离—嬗变 四、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研究开发工作 1.高放废物库选址 高放废物处置处置库多重屏障构想: ● 多重屏障分为工程屏障(包括高放废物固化体的包装容器、外包装、缓冲介质、回填材料和处置工程构筑物)和天然屏障(基岩和外围土层)两大部分。(工程屏障的屏蔽隔离作用至少可达1 000年,以后的屏蔽隔离作用则主要依靠天然屏障。) ● 对于基岩,有的国家选花岗岩、凝灰岩、片麻等(结晶岩类),有的国家选盐岩(蒸发岩类),也有选粘土层(泥质岩类)。 ● 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深地层-巷道布置-垂直钻孔-叠堆处置法,这是纵深防御多重屏障隔离体系。 放射性核素到人类生活环境的转移途径: ● 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中的高放废物体转移到人类生活环境,主要媒介体是地下水。 ● 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到达处置库,容器被腐蚀,放射性核素被溶出,输运到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