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导学案2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导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1.单音字
诸君(zhū) 筵席(yán) 惨淡(cǎn)
衙门(yá) 悬殊(shū) 殉国(xùn)
辛亥(hài) 官僚(liáo) 障碍(ài)
2.多音字
觉 便
字形辨认
1.文章第一段一连使用了五个问句,演讲者使用这些问句的目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统观第二段,简要分析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演讲者希望青年学生从哪些方面学习黄花岗烈士?
4.这篇演讲词用了很多设问句,请标出来,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在引导听众思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5.这篇演讲在技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简要探究。
6.这篇演讲词倡导一种“新道德”,即聪明能干的人,应该为众人服务。试就这一话题,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美文佳作欣赏
不能把孙中山当成抽象的政治符号
章开沅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我已经开始思考“中国史学寻找自己”的问题。1993年6月,我在日本京都大学演讲时,又提出孙中山研究也有“寻找自己”的问题。所谓“寻找”,有三重含义:(1)寻找真实的孙中山;(2)寻找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风格;(3)寻找对孙中山新的理解。孙中山在1913年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后,已被树立为至高无上的偶像。但他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抽象的政治符号。因此,必须用适合研究人的方法来进行探讨,不能满足于以既往惯用的简单公式来推演。
现今已进入“读图时代”,孙中山的许多老照片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把孙中山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但是很遗憾,不仅是摄影师、新闻发布编辑,甚至连他本人都太政治化了。我很尊重孙中山,但看了大量照片都是过于严肃,充满忧国忧民的焦虑,似乎总是承受着无穷无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我觉得这些照片好像缺少一点什么,但又苦于讲不清楚。直到今年年初,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看到一张家藏照片——作为父亲的孙先生两臂伸开,拥抱着两个花季女孩,嘴唇微张,笑容满面,而且笑得那么甜蜜,仿佛已经忘记一切,全部生命都在这一刹那沉浸在父女温馨的幸福感之中。
此后,我终于找到自己一直都在寻找的东西,那就是潜藏在伟人心灵深处的真实人性。
我认为,孙中山并非十全十美。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有重要贡献,也有不少错误,甚至有过严重过失。比较明显的是他始终坚持海外少数志士潜入沿海城镇举义,这种“输入式”的僵化模式,终于在1911年春黄花岗起义中宣告失败,起义军全军覆没,精英伤亡殆尽,此乃极大战略错误。
再则,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已呈分裂态势,孙中山自控南洋支部,光复会重新独树一帜,长江中下游革命骨干另立中部同盟会,原有同盟会总部形同虚设,凡此种种,孙中山不是没有自己的过失,作为领袖人物,至少是处理失当。民国肇建以后直至护法战争,孙中山也不是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如果因此就断言孙中山“一无是处”,我却期期以为不可。我们总是说,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其失败实为必然。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毕竟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应该说前者就是后者的继续。
显而易见,“五四”时期宣称的“民主”与“科学”两大课题,辛亥革命时期不仅早已提出,而且还进行过热烈广泛的讨论,实际上已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必要铺垫,也为新一轮伟大思想解放潮流开启了闸门。评价伟大历史人物,主要应客观考察他比前人多做了哪些工作,对社会进步有多少推动;而不是专门挑剔他比后人少做了哪些工作,比现今有哪些不足。我历来提倡:治史必须“设身处地”,然后才谈得上“知人论世”。
甚至展望未来百年,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新的严峻问题,我们也还可以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遗产中取得借鉴并汲取智慧。譬如,应对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孙中山早就未雨绸缪。他在晚年极其关心未来世局的变化,如“王道”、“霸道”的抉择,“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联,孙中山从来都是“知行合一”,他以“恢复中华”作为自己革命生涯的发端,但是从来没有把民族主义的范围局限于中华,更没有以此作为最后的目标。
他认为,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基础,因为被压迫民族只有首先恢复民族的自由平等,然后“才配得上讲世界主义”,也就是把自己的民族解放扩大为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世界主义。我在世界各地鉴赏他遗留的题词时发现,好多都是“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孙中山既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其高风亮节,博大胸怀,堪为后世楷模。
关于对孙中山的评价,不仅他在世时已有许多不同评价,即使在身后也褒贬不一。从来都不大喜欢孙中山的张謇,倒是说了几句可以为多数人接受的公道话。1925年,他在南通追悼孙中山大会上说:“若孙中山者,我总认为在历史上确有纪念之价值。其个人不贪财聚蓄,不自讳短处,亦确可以矜式人民。今中山死矣,其功其过,我国人以地方感受观念之别,大抵绝不能同。然能举非常大事人,苟非圣贤而贤哲为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