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速200km铁路粉黏土及细砂填料改良施工工法
一、前言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东段(凌海---沈阳)A13~A22标取土土源绝大多数为粉黏土和细砂,由于这种粉黏土粘粒较少,细砂又粒径单一、颗粒均匀、级配不良,因而填筑时均达不到《秦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细则》中对细粒土(粉黏土)和粗粒土(细砂)的填筑技术指标检测要求,此问题引起了铁道部工管中心,秦沈工程指挥部和铁三院的高度重视,决定由铁一局和铁三院共同成立“秦沈东段填料试验组”会同现场监理对该类粉黏土和细砂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室内和现场的模拟填筑试验。经过铁道部有关专家对试验结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论证,最后确定该类粉黏土掺中粗砂进行改良(路基本体掺20%,基床底层掺25%),细砂掺卵石进行改良(50%:50%),并在东段付诸实施,解决了秦沈线东部填料填筑的一大难题,得到了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秦沈总指的高度评价。该成果被中铁一局集团公司评为200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铁道部写入“秦沈线施工技术总结”和京沪线路基施工有关规则。
二、工法特点
1、根据填料的性质通过室内外试验,确定改良方案及现场施工压实方案,施工过程要求采用集中大功率重型机械,各工序紧密衔接快速施工,快速成形。
2、质量控制严格,要求每层检测,采用较先进的快速检测仪器:核子密度湿度仪,“K30”检测车准确测定改良土填筑时的含水率、压实后的压实密度、K30值并即时计算颗粒间孔隙率n′值,确保填筑时质量。
3、比远运山皮石,级配易控制,且易碾压成形,进度快。比其它类化学改良(掺粉煤灰、白灰、水泥、固化剂等)工艺简单,造价低,无污染。
4、改良细砂基本不需晾晒,小雨天仍可施工;粉黏土掺中粗砂改良后水分
易挥发,雨后稍加晾晒即可施工。
5、改良后的粉黏土及细砂填筑施工质量好,不但可满足路基本体,尚可满足基床底层的填筑技术指标要求。
三、适用范围
该施工工法适用于那种由于颗粒粒径均匀单一,级配不良的细砂或粘性颗粒
(0.005mm)过少,级配单一的粉黏土,二者经物理改良(掺中粗砂或卵石)后的填筑施工。改良后的粉黏土和细砂可用于铁路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的填筑。
四、工艺原理及关键技术
(一)工艺原理
1、孔隙率较大的细砂,均匀地掺入适当比例的卵石后,在外力(击实力或碾压力)的作用下,卵石颗粒间的势能不断减小,颗粒不断靠近,直至孔隙最小,而在此过程中,细砂也在力的作用下,同时不断填充卵石颗粒间的不断减小的空间,整体孔隙率大大减小。
因而,比细砂颗粒大得多的卵石颗粒形成了骨架网络,原来松散的细砂被不断填充和“分割”在卵石颗粒间的孔隙内,因而增大了摩阻,也增加了稳定。
2、填料中的细粒土(粉黏土等)的力学性质主要与粘性颗粒(0.005mm)的粘结,大小颗粒的嵌锁及颗粒间的摩擦力有关,加入适当比例的中粗砂后虽没有增加粘性颗粒,但改善了颗粒级配,比粉黏土颗粒大的多的中粗砂颗粒同时形成骨架,因而改善了该类粉黏土的力学性质。
(二)关键技术及施工原则
1、确定需改良的粉黏土、细砂掺入中粗砂及卵石的最合理的比例。
2、确定最简便和准确的掺入方法及工艺。
3、最适宜的填层厚度,最佳含水率、最适宜的机械组合和最经济合理的压实遍数。
4、由于这两种改良土水分易散失,填筑时应略高于最佳含水率(+1%~+2%)。集中采用大型机械,分区段快速施工,分段成形,确保在最佳含水率时碾压完毕。
5、每层均需检测合格后方才填筑上一层。
五、工艺流程
(一)粉黏土物理改良工艺流程如下:
(二)细砂改良工艺流程
1、同改良粉黏土施工一样对底层进行检查和准备,然后按设计配比(细砂:卵石=50%∶50%)用稳定土拌和机或将卵石与细砂折算成体积比(卵石:细砂=5:6)用挖掘机将其反复拌和均匀,根据天气和运距不同使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率高2%左右。
2、根据每层细砂掺卵石混合料(即改良土)虚铺30~40cm厚度的需要量,直接将改良土送到路基上,考虑机械碾压施工,两侧加宽量40~60cm,并按此标准分层填筑。
3、上料时应顺前进方向依次卸料,推土机配合,随卸随平。重车不得在前一层已验收的路基上行走,以免破坏下层路面。
4、经推土机初平的改良土,表面要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5、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用平地机整平。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刮平,必要时返回刮一遍。
6、对于局部的坑洼处,人工配合用齿耙将表面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和的改良土找平整形。
7、初步整形后,测量检查改良土的松铺厚度,必要时进行补料或减料。
8、在用平地机整形过程中随时用核子密度仪检查填料的含水量。根据天气和运距,含水量宜超过最佳含水量2%。如果含水量不够,应用洒水车均匀地喷洒补充水量,如含水量过高应用五铧犁翻耕晾晒至适宜的含水量,再进行下一道碾压工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数据结构》试卷.doc
-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M).doc
- 湘潭大学求索杯复赛试题.doc
- (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部分中国地理单元讲中国农.doc
- 一贯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纲要.doc
- “地下地上”——我国行政诉讼调解过去现状和出路.doc
- 甸峡水利枢纽设计任务书.doc
- 浙江城土地利用绩效评价.doc
- b.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设计与研究.doc
- E恒减速液压站说明书.doc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A)在纳米材料设计中的应用.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A):遗传算法基础理论.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规划(GP):结构优化设计的遗传规划方法.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规划(GP)在材料力学中的基础.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A)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蚁群算法(ACO)与遗传算法的比较.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在材料力学优化中的应用.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遗传算法(GA)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应用.docx
-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报告:安全测试报告分析与解读.docx
- 材料力学优化算法:差分进化(DE):差分进化算法的交叉与选择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