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法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法的运用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法的运用 1、相关定义 1.1、文化因素的定义及其分类 林国立(1996)提出”文化因素,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 言要素,也可以说是一个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教学的内容”。 赵金铭(2004: 108-109)也提出了 “文化因素”的具体定义,他认为”所谓的 文化因素,是指跟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主要是隐含在 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 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具体来 说,这类文化因素体现在目的语的语汇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它 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规约作用”。 李泉(2005:44)认为,文化因素和目的语语用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 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 涵”。 赵金铭对于”文化因素”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但是,对于文化因素的具体 分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了多种分类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从文化功能角度定义进行了补充,加上了非语言文化因素,即”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 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 语言的文化因素”。 赵贤洲(1989)首先响应张占一关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划分方法, 将交际文化的内容细化,概括为12项:(1)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 词语;(2)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3)因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语;(4)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褒 抵不同;(5)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潜在观念差异;(6)语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 同而产生的差异;(7)含有民族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8)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 (9)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10)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11)不同文化背 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12)其他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所造成的文化 差异。如此细致的分类对于探讨文化项目的导入是十分有价值的。 吕必松(1992)又进一步把”交际文化”分为”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 文化”。 此外,还有孟子敏(1992)借鉴以上三位学者的成果,将分类进一步细化,将语 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各分成四大类,.再分成许多子项目。 魏春木、卞觉非(1992)将交际文化的内容划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 及其所属的114个子项目。 许多学者对张占一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表示支持,然而也有 一些学者对此持质疑的态度。周思源(1997: 17)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宜建立一种比较 宽泛的文化观念,以适应对文化的多方面需求”。陈申(2001: 30)则认为,”有关知 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争议,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范围确定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对 文化本质的认识问题”,”对文化本质的解释不应当限制在知识、行为的两分对立,而 应鼓励多样化的提议”。 第二类主要是根据文化内容的类属进行的分类,主要观点有: 盛炎(1990: 67)在《语言教学原理》一书中专门用一章论述了文化和语言教学。 他针对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提出可以教授以下文化内容:社交礼仪方面,思维模式, 价值观,民族心理特点,文化遗产,文字方面,体势语。 陈光磊(1992)从同语言运用直接相关的一些文态制约的表达方式;(6)受特定的认识方式影响的语言习惯。他认为”这六个 方面是受文化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优先考虑的,但是没有理由 就限于这六个方面”。 沈振辉(2002)主张将文化分为四类:观念文化,指反映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观 念、伦理道德等具有深层文化特征的内容;知识文化,指”一种与存在于事实”相关 的文化,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两部分;技能文化,指外国人在中国的异文化环境中与 外界接触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文化技能;理论文化,指带有理论色彩的文化。 卢伟(2005)在《”乘风汉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一文中将中国文化分为10 个总类:社会交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教育、时间观念、空间观念、 价值观念、象征观念、健康。再将它们分为31个子类,共涉及大约190个文化点。 这种有益的尝试,对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娄毅(2006)将中国文化初步划分为当代中国社会、传统中国、文化观念三个大类。 当代中国社会包括地理、人口、环境与能源、民族、地区差异、气候与天气等10个 子类;传统中国包括历史人物、文化产物、哲学思想三个子类,其中文化产物又向下 分为9个子类。 第三类主要是对文化词语进行的分类,代表人物有王国安和杨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