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新秘书如何度过适应期
浅谈新秘书如何度过适应期
1、相关定义
1.1、适应的概念
(一)适应的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高斯席德(Goldscheider.G)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移民》一书 中认为:”移民的适应可以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对变化了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环境做出反应。从农村到城市常常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变化。” (Goldscheider.G,1983)高斯席德强调变化和过程,倾向于把适应理解为行为 本身,在变化的环境中移民们所做出的一种不断的行为调整。同样源于进城农民 工的特殊身份,对他们来说,城市经历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不 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节,从而顺应他 们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 《社会学百科辞典》中没有适应这一条目,有与之接近的”调适”、”同化” 两词:”即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群体之间或不同的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 过程。经过调适,产生彼此和谐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调适,即部分地改变自己 的行为方式或生活习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袁方,1990:12)”同化”指”具 有不同性质的人、集团或民族接触以后,融合成新的文化单位的过程。 同化 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同化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其作 用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但不会触动社会根本制度”。(袁方,1990: 13)适应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同化,同化从字面上看有消极、被动的含义,适应比 同化更具主动积极的意义,调适更加接近适应的本意。 《社会学词典》中,对”适应行为”解释是:”指个人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的 行为。个人通过社会化,明了自己的社会权利与义务,形成了与社会要求相适应 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就会在社会交往与社会行动中采取符合社会要求 的行动。反之,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会陷入困惑之中。人的一生是 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王康,1988:352)”适应”和”社会化”关系密切。 社会化与适应是一个事物从两个方面的不同表述。社会化是从社会对人的教化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角度而言,强调的是执行社会化的各种主体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而适应主要 地是从接受社会化的个体角度而言,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 化的过程的接受程度。社会化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改造和再适应、再改造的复杂 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和社会的整个过程,适应也贯穿于人的一生。具体 到进城小商贩的适应,则表现为一种成人的社会化。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 了完全不同于农村的一种生活环境,担任了另一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生活环 境和社会角色的变迁,迫使着他们进行自身调整,在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价值 观念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城市社区环境。显然,进城小商贩的 适应是他们在新的环境下的继续社会化。 (二)从城市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适应”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人类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迈向现代化的 综合反映”(郑杭生,1987:343)。从微观角度看,现代化是指”个人改变传统的 生活方式,进入一种复杂的、技术先进和不断变动的生活方式的过程”(罗吉斯, 1988:309),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以城市生活方式为参照的。沃思(10uis Wirth) 认为,”城市性”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基于规模、人口密度和社会复杂性的不同, 城市具有其有别于乡村的一整套社会与文化特质(英克尔斯等,1992:333)。英 克尔斯(Alex InkeleS)认为,”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英 格尔斯等,1992:333)。帕克(Robert E.Park)认为:,城市环境的最终产物,表 现为它培养成的各种新型人格。”(帕克等,1987:273)城市不仅仅是一群人共同 居住的地域,它还是一种”城市性”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的渗透和 影响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城市化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 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综合概念”(辛秋水,1994)。进城农民的城市化,基 本的含义是指农民进城后的转变及对城市的认同、适应过程。个人城市化进程与 个人现代性的获得基本上是同步的。进城农民的转变是以城市为参照系的,正如 传统的变迁方向是现代一样。 (三)进城农民的适应层次 我们把进城农民的适应划归为三个层次:经济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文化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朱力,2002)。这是进城农民适应的三个不同的方面,又是依次递进的层次: 进城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首先必须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获得一份相对稳 定的收入和住所,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基础的; 在完成了初步的生存适应之后,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是进城农民城市生活的 进一步要求,它反映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文化层面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常规能源.ppt.ppt VIP
- 4-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上海市各区语文二模题目分类-说明文阅读-答案.docx VIP
- 材料销售挂靠协议书.docx VIP
- DBJ_T03-113-201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每节课(分层作业)汇编(含四套题).doc VIP
- 韩国电影幻灯片.ppt VIP
- 02s404防水套管图集.docx VIP
- 一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课件.pptx VIP
- 2007维拉克斯 3.8 维修手册.pdf VIP
- [山东]社区服务中心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土钉墙)15984.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