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思考及现实意义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思考及现实意义
1、相关定义
1.1、概念梳理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人本主义” 近年来,我国研究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学者有很多,他们也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主要概括如下- 林媛红在其论著《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中分别从自然人、社会人、历史 人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她认为马克思运用了唯物史观建立起 了科学的人本思想体系。邹煌同样认为马克思人本思想是贯穿整个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 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 的基本理论依据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孟宪平在其论著中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特征即为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 和前瞻性。周育国和沈诚认为,马克思人本理念的逻辑前提是”现实的历史的人”,现 实根基是实践,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刘光岭在《经济发展中的人本思想研究》中提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 展的指导思想存在”物本”和”人本”的不同。”以人为本”提倡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 的全面发展的同步性,”以人为本”即是确保所有人的发展,不偏重于依靠物的因素来 确保发展,而将人的因素作为发展的主要因素。 李红波在《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研究的两个问题概述》中提出,”在何种意义上肯 定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关系” 组成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以民为本” 马克思认为人们群众作为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类社 会发展至今,不但是自然的历史进程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一方面,作为创造社会 物质财富的主体,人们群众为了生活,必须面对衣、食、住以及其他必备的资料,才能 有条件去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作为人民群众的主体,劳动群众在物质生 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劳动群众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决定性的力量,这种不可 替代的地位决定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根本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实践的主体只能是劳动人们群众,而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无 不来源于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当中,因此,劳动群众才是真正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者,人民群众往往会成为每次社会变革中的绝对力量,在每个革命时期,人民群众都 会以巨大的历史主动性去推动社会形态的升级以及飞跃。 4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人学” 作为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主要研究人的哲学,他 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人学 的主要研究内容涵盖:”人的存在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关于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属性即为社会性。关于人性,自古就是一 个争论不休的命题。古代哲学家关于人性的定义与研究往往过于狭溢和偏见,在他们眼 里,人性是单一的,不是恶即是善,人性不是为了利己或就是为了利他的,人性不是理 性的,那就是自然属性的,这样的结论都是缺乏科学基础的,有别于旧哲学的研究,马 克思在其科学人学观中认为人性并不属于一个思辨的范畴,而是一个现实的范畴,这就 是所谓”现实的人”。人作为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是有血有肉的,这是马克思唯物 主义历史观的观点,正因为此,从事现实生产实践活动的有血有肉的人才是马克思人学 理论的出发点,而不是抽象的人,异或幻想中的人。”肉体” “动物性”“自然性”等等 这些构成人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也同样属于马克思研究与考察的范畴,因为马克思认为这 些要素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但即使如此,马克思仍然坚定的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即是社 会性,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 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人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会对自然界以及人本身相互影响 的,为了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必须发生一定的联系,产生一定的关系才会 对自然界产生影响,才会促成社会生产的出现与发展。因此,马克思强调人存在的基础 即是依靠生产,而生产只有以社会的方式进行,所以说人的根本属性即是社会性。 5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概念界定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彭正梅著《教育和解放—德国批判教育 学研究》),而至今没有人能给批判教育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必须强调指出, 没有什么唯一的批判教育学”(琼 温克《批判教育学》)。因此,目前为止对批 判教育学定义的表述还不一致。 保罗 弗莱雷认为,真正的批判教育是为实施解放的教育,其解放的对象不 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它反对一切压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_0.doc
- 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doc
- 论中国微博客的传播发展.doc
- 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_0.doc
- 论中国旅游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doc
- 论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doc
- 论中国晚清时期司法独立原则的发展.doc
- 论中国梦的内涵与价值.doc
- 论中国梦的内涵与价值_0.doc
- 论中国梦的当代价值_0.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897.1-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1部分:压力调节器和带有流量计的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1-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1部分:压力调节器和带有流量计的压力调节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33.2-2025旋转电机 绕组绝缘 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pdf
- GB/T 20833.2-2025旋转电机 绕组绝缘 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