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窑与唐代瓷器的外销
长沙窑与唐代瓷器的外销
湖南长沙窑是建国以来新发现的唐代重要瓷窑之一。根据窑址所在地,曾经称之为望城窑(县名)铜官窑(镇名)、瓦渣抨窑。(挖泥土塅、兰家波、廖家屋场、都司坡、长坡拢等地的总称),现因属长沙市管辖,所以一般称它为长沙窑。长沙窑瓷器由于以釉下褐绿彩和模印贴花为主要特征,因而在窑址未发现以前,人们往往将唐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长沙窑瓷器,特别是其中带褐绿彩的器物,误定为唐三彩,对不带彩的青瓷又以岳州窑视之。由于长沙窑遗址的发现,才弄清它既不是唐三彩也不是岳州窑,而是一个未被认识的唐代瓷窑,它的产品在唐代就已远销到了世界各国。长沙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我国陶瓷考古中的重大收获。(注1)
一、长沙窑瓷器所具有的特征
我国瓷器生产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这两大瓷窑系统。长沙窑尽管在当时不如越窑和邢窑那样为文人所称道,然而它却代表了唐代瓷器从注重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
瓷器是由胎、釉、彩三者所组成的,凡是在胎上采用雕、刻、划、印、镂空等装饰方法的,谓之胎装饰。这种装饰在瓷面上虽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花纹,然而并没有增加瓷器的色彩效果。长沙窑的胎装饰运用比较多的有贴花、刻划花、印花、镂空等。贴花是先雕出贴饰纹样,制作印模,然后用印模压出一个完整的图案,将它贴在未上釉的胎体上,再施釉入窑烧制而成。常见的纹饰有人物、婴戏、双鸟、双鱼、游龙、蝴蝶、立狮、荷花、葵花、葡萄以及各种图案等。刻划花常用在瓶、匜、壶等器物上。做法是用不同的工具在胎上刻划出各种纹饰和以篦形工具划出多线条的各种图案。雕刻主要是雕塑各种俑和玩具,如猪、狗、牛、羊、凤头等小雕塑品。这些玩具既写实而又夸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镂空装饰多见于烛台、熏炉和器盖、器座等部位,有的雕刻与镂空结合使用,更具有立体的艺术效果。印花多用在盘、盌的内底中心与壶、罐的耳和柄上,还有以阴刻戳式印陶模,在器物上印出莲花、莲藕、小鸟等纹饰。
凡在釉料中加各种金属氧化物,在烧成过程中各种颜色釉经过溶合与流动形成花釉装饰,谓之釉装饰。长沙窑瓷器的釉装饰主要是以铜绿高温釉料涂在乳白色的瓷地上所形成的。长沙窑瓷器以粗线条为主,用绿彩绘制简单的图案:有的浇在器物上部使之往下流淌:有的采用蘸泼方法,形成各种弧线:有的近似远山云雾等天然景色:有的尽管涂釉面积较大,但具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效果。
凡用各种色料在胎上画出花纹的谓之彩装饰。长沙窑是釉下彩的首创者,它从单一的褐彩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纹饰题材从褐色到褐绿两色相间的斑点图案发展到物态写实。此外还根据褐、绿两彩的不同特点和功能,用褐彩画线、用绿彩起渲染作用的,犹如在纸上先画浓墨线条,再用淡墨渲染一样。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尽管只有褐、绿两色,然而根据瓷画的需要与褐、绿两彩不同的性能,除单一的色绘外,还巧妙地交替戓重复运用,收到了各种不同的色彩与多变的艺术效果。长沙窑继承了传统的刻划花装饰,发展了北方瓷窑兴起来的窑变釉装饰,开创了釉下彩绘,并将这些技法巧妙结合,形成了长沙窑各种装饰方法综合运用的风格。(图一)
二、长沙窑的起始年代以及与岳州窑的关系
我国瓷器生产发展历史悠久,全国南北各地瓷窑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共同的时代风格。每个瓷窑都经历了产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唐代瓷窑在隋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有些瓷窑延续烧造青瓷,有些瓷窑在烧青瓷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明创造。陆羽《茶经》里记载的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六大青瓷窑就属于前者,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窑,河南地区兴起的花瓷窑以及湖南烧制釉下彩瓷器的长沙窑等就属于后者。长沙窑瓷器的发展与其它瓷窑一样有它的来龙去脉,它虽首创釉下彩瓷器,但它的彩绘是在青瓷上面进行的。中国瓷器经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三大发展阶段。以氧化铜、铁金属为瓷器装饰原料,在唐代就已经流行,唐三彩陶器、越州窑青瓷、邛窑青瓷等都广泛采用。青瓷以氧化铜与氧化铁为装饰材料,要求必须在氧化焰中烧成。这是因为氧化铜在还原中烧成红色,而只有在氧化焰中才能烧成绿色。《茶经》所记载的六大青瓷中要以越州窑青瓷为最好。所以在《茶经》中称其为越州上。正因为它是烧还原焰而著称的青瓷窑,说明它的烧窑技术最为先进,为了烧制褐绿彩瓷器,它不可能倒退回来再去改烧氧化焰。仅管越州窑最先烧造过褐绿彩瓷器,但用的是氧化焰烧成,釉色泛黄,与越州窑传统釉色大不相同。(图二)
湖南的岳州窑在《茶经》中被列入第四位,在寿州窑、洪州之前。在烧氧化焰青瓷窑中它是首屈一指的,而长沙窑的釉下褐绿彩瓷器,正是在岳州窑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论及它们的胎质、釉色与烧青瓷技术,两窑也基本一致,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岳州窑青瓷,也就不会有长沙窑釉下彩瓷器的发展。
唐代瓷窑的名称都是以州来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