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发展及其必然性.doc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绿色建筑发展及其必然性 1、相关定义 1.1、绿色建筑概念 3.1.1 价值观念3.1.1 价值观念 绿色建筑又称绿建筑(Green Building),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 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最低环境负荷下,建 造最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和环境共生共荣、可持 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提高了建筑物使用资源的效率,同时降低其对环境与健康 的危害,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更绿色的进行选址、设计、建设、操作、维修 及拆除。”绿色建筑”并不是单纯在建筑环境上栽种绿化,是一种对居住环境进 行全面、系统的环保绿色设计,是一种强调与地球环境共同生存的建筑环境设计 观。 由于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存在区别在所难免。绿色建 筑有称为生态建筑、也有叫做可持续建筑或环境共生建筑,如表 3.1 所示。 表 3.1 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称谓及内容含义 国家 称谓 含义 美国 加拿大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节约能效,注重室内空气品质、资源与材料效率以及环境容量 欧洲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环境负荷 低环境冲击(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日本 环境共生建筑(Symbiosis Housing)高自然调和(High Contact) 舒适与健康(Amenities Health) 追求能源效率色提高与节能、资源材料的 中国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妥善利用、改善环境品质以及符合环境承 载力 2 0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每种名称的含义略有不同,但也展现出一致 性:使人、建筑、环境和谐统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内部空间, 同时还需具有与环境融合的外部空间。 绿色建筑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可,但不少人对其存在误 区或片面看法,主要问题在于大众将”绿色”与高成本画上等号,认为绿色建筑 就是高科技的衍生产物,必然需要高消费才能使用。但其实,使用低能耗的建材 将延长建筑全寿命周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将降低建筑成本,节水、节能、节约 资源是符合生态环保的政策趋势。发展绿色建筑,需遵循的原则有: 1)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需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各地区经济、资源、气候、 建筑等特点的政策措施,完善各地区绿色建筑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不仅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绿色建筑发展意识 强的政府或城市也加大扶持力度。 3)合理分级、分类指导。将绿色建筑分等级,按等级进行财政拨款,重点 支持高品质绿色建筑,引导带动其它绿色建筑发展。 4)激励引导、规范约束。政府通过出台激励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向绿色建 筑方向发展,督促规范机制,对企业形成有效约束,促进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与 推广。 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不仅要求政府积极推行绿色建筑理念、环保政策, 还需要公众相应政府号召,对绿色建筑的关注与共识,形成供需关系,使绿色建 筑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1.2、绿色建筑的定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断加深,但由于地域、经济发 展水平、观念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学术界对绿色建筑尚无统一定论,但关于 绿色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相对明确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 我国于 2005 年 10 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给出了我国绿色建筑 的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 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4]。本文肯定并沿用此概念。 1.3、界定传媒集团进入文化产业其他领域的概念 从适合本文研究方面看,传媒集团进入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是传媒集团横 向多元化的一个新兴的发展;而且,在本文中讨论的是广义传媒业,包括传统传 媒和新媒体,所以核心层不算在”文化产业其他领域”。传媒产业进入的领域,就 是相关层和中间层。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标准》对文化业的定义和分类,结合本文研究的目的,笔者把文化产业从基本上 分为传统信息型产业、娱乐业、新兴文化产业和知识复制业。 1.传统信息型产业 (1)传媒业 (2)会展产业: A、无锡美术展馆 B、广东:文博会展业 (3)咨询业 2.娱乐业 (1)艺术业:”山东新闻书画院”由大众报业集团创立,是我国第一家有媒 体主办书画院。 (2)影视业:互联网大户”盛大网络”与省级广电巨头”湖南广电”成立盛 视影业有限公司。 (3)演艺业:北京青年报社控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