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发展之道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年来,在古城长沙,“蛙跳理论”与“洼地效应”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宏图。至2008年,长沙这个内陆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科技竞争力全国排名第六、文化竞争力全国排名第十。到2009年底,长沙先后获取了“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省会“十大活力城市”、“中国十大创新能力城市”和“中国十大品牌城市”等荣誉称号。 ????新世纪10年,是什么让长沙发展取得了这么惊人的速度?在本世纪又一个10年开始之际,在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新任务之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深入思考的大课题。 长沙发展成就聚焦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进入新世纪后,长沙GDP总量先后超过长春、福州、西安、哈尔滨、石家庄等5个省会城市。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十强。 ????富裕程度明显提高。2008年,长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282元、76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中部省会第1位、全国第5位。 ????市政建设明显加快。近年来,长沙先后启动了体育新城、岳麓山大学城、新港城、金鹰文化城建设;相继建设了五一广场、芙蓉广场和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环城林业圈等项目,加大了对岳麓山、橘子洲等名胜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修缮和保护了12条历史文化街区(巷),新建了田汉大剧院、贾谊故居、杜甫江阁、简牍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启动了新河三角洲“两馆一厅”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地铁二号线、营盘路隧道和湘江防洪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3.3∶44.2∶22.5调整到2008年的5.7∶52.2∶42.1,形成了以工业为支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格局,工业经济实现了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成功转型。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5.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达12.4%,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43.8%,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230.8亿元,为1949年的5570倍。到2008年底,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量均居全国地级省会城市第一位。 ????城乡统筹明显双赢。到2008年底,长沙市城区面积已增加到9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4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37.1万;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中部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跨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80.2%。 ????幸福指数明显攀高。在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居住水平向小康目标继续迈进,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28.3平方米、58.6平方米,均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率先全省实现城乡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率先中部地区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率先中西部地区免除农业税,并在城区基本构建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在农村村村建起了卫生室。交通通讯极大改善,境内公路里程达5691公里。 “长沙方式”的内涵特征 ????基本内涵: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以调整产业结构、机制体制改革、引进储备人才、自主创新研发等手段,逐步实现长沙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城乡发展由两极分化向城乡一体转变,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由掠夺式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为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发展之路。 ????主要特征:基本概括就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方向,走内生式发展道路,坚持集聚、创新、统筹、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民惠民目标。 ????坚持“两型化”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近些年来,长沙始终坚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长沙又好又快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城镇化为导向,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壮大“两型”产业、全面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经济和环境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任务,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动力,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内生式发展,投资拉动和消费带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长沙作为内陆城市,在内生式经济发展实践中,以投资、消费这两驾马车为主要动力的发展特征鲜明,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90%左右。仅2008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