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大亨安德森
一副微胖的娃娃脸,腼腆羞怯,说话轻声细语,语音拖得很长,近乎有点吞吞吐吐。然而,就在这书生般外表的后面,却隐藏着一种坚韧刚强的品性。他就是精明能干而神秘莫测的石油大亨罗伯·安德森先生。谁要是第一次见到他那副尊容,一定很难相信他竟是叱咤石油王国数十载的石油巨子,是创建全美第七大石油公司——大西洋沃野公司的亿万富豪。是他探明并打出全世界有史以来油藏最丰富的一口油井;是他购买了100万英亩以上的牧场,而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土地拥有者;是他收购而后又卖掉伦敦的《观察家报》;是他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工厂;也还是他,与中国政府合作勘探南中国海的石油蕴藏,签订了为期35年、耗资25亿美元的探油协议。正是这一连串轰动世界的惊人之举,铺设出他那辉煌的成功之路。
1917年罗伯·安德森生于芝加哥。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银行家,其家族是来自瑞典的移民。安德森从小在邻近大学区的肯伍德地区长大。在浓郁的知识文化氛围中,他被送往新设的一所实验学校读书;18岁时,考入著名的芝加哥大学。他的成长深受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金斯的影响,哲学与古典文学作品是他最爱读的书。他不习惯于城市生活,而向往野外生活。每到夏日假期,他都是在怀俄明州及蒙大拿州度过。那时,他已决定将来要到西部某处的小城去居住。
1939年他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士学位。他第一份工作是在芝加哥的矿物酒精公司,不过他很快就厌倦了这项工作。一年多以后,他携新婚的妻子搬到偏远的新墨西哥州去开始新的生活。1941年他独自尝试办厂。他让父亲替他从亲友处借来5万美元贷款,买下一家靠近新墨西哥州阿特夏市已破产的煤油厂,并开始从事野猫式探油,即偷偷在他入土地上探油,发现油藏后便不动声色地以低价买下这块土地。二次大战爆发后,石油及汽油的需求量激增,安德森的煤油厂的利润也随之上升。他成为麦可煤油公司的总裁,不久又将这家公司改名为杭多石油瓦斯公司,并通过一系列的吞并及收购,使其壮大起来,从而迈出了他石油生涯的第一步。
在他的经营下,杭多公司在15年内扩充了6座煤油厂,并钻探到几口油井,铺设了长达500英里的油管。1955年他以200万美元收购了加拉威尔夏石油公司,这家公司很快便开始赚钱。1957年,安德森又将它卖给海湾石油公司,这一买一卖使他获利2100万美元。为了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他决定开始多种化经营,便在新墨西哥及德州买下一系列的大农场,在农场里饲养一种叫布拉格斯的优质肉牛。他一共饲养了3万头,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到了1963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杭多石油瓦斯公司已变得十分强大。他让公司与大西洋提炼公司合并,组建成大西洋沃野公司。他由此拥有价值3500万美元的50万股大西洋股票,占全部股权的5%。第二年,安德森担任了该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1965年,该公司董事长苏卜理心脏病突发而死,于是他开始任公司董事长,时年48岁。
这时,他已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完全可以提前退休,在自己的大牧场里安闲地生活,也可以到亚斯本人文研究所任所长。但是安德森打消了提早从石油业退休的计划,因为他发现公司内部营运方面有不少问题,作为公司董事长,他有责任对公司的管理实行改革,把公司办成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在他主持的首次董事会上,安德森不动声色,并很快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对这位讲话爱拖长尾音、头戴牛仔帽的新老板,在座的董事不少都持怀疑的态度,但他们心里有一点是清楚的,从安德森以往的作为看,他一向有能力打败竞争者而获得有利可图的合约,并使企业有效地经营。在今天的会议上,新老板似乎有点腼腆,说话很客气。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终于领教了安德森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大将作风。安德森迅即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加强内部组织系统化,断然裁掉最无利润的加油站,并下令进行巨大的现代化计划。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他与新任命的总裁桑顿举行了即席会议。他为大西洋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拟出了纲要,他在一张办公纸上列出以下几点:使煤油产量与原油供应量平衡;避免从事不稳定的国外投资;发展石油化工业;多角化经营其它天然资源;通过兼并使公司更为壮大。这些目标在后来的几年里都一一实现了。
安德森似乎总是具有那种见树知村的预见能力。在用人问题上,他物色的总裁桑顿在以后的15年中都一直是他的好搭档。在事业上,他的预见大都也是对的。1968年,他将公司总部从洛杉矶迁往纽约。他认为公司要想成为一流公司,就应该迁到一个企业气氛更为活跃的地方,要跟其它的大石油公司更为接近一点,纽约就是这个合适的地方。果然,在纽约这个金融、贸易、工业和信息中心,大西洋公司如鱼得水,在十几年后果真成了美国十大石油公司之一。
安德森的英明预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阿拉斯加北坡大油田的发现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北坡油田地处阿拉斯加的卜路后湾,从50年代起就有许多石油公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