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三角地区“城市健康指数”比较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三角地区“城市健康指数”比较研究

长三角地区 “城市健康指数”比较研究 朱轶佳,魏新来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最强、活力最大、潜力最优的地区。在 资源环境紧约束与经济运行压力不减的新常态下,准确判别长三角各城市的健康程度,对指导该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结合研究目的梳理出健康环境、人群、 服务、社会与文化等5 大类24 项细分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25 座城市进行分项指标的 汇总与评判,最后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健康指数间构建相关性分析,尝试找到影响城市健康的潜在因子,为 可能的政策建议提供支持。 关键词:健康城市 健康指数 长三角地区 1. 研究背景 1.1 WHO 与健康城市的发展脉络 健康城市的概念最先由WHO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早在 1979 年,WHO 就发布《2000 年 世界全民健康战略》,旨在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发展指导。1984 年,WHO 在“超 级卫生保健——多伦多2000 年”大会上首次提出 “健康城市”理念。1986 年,WHO 组织建立 《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提出五大发展策略,并在随后的里斯本会议中详细阐述了健康城市应 具备的11 项功能,健康城市运动逐步走向实质阶段(周向红,诸大建,2004) 。1989 年,WHO 又 提出四维健康新概念,包括躯体健康 (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 )、社会 健康 (good social adaptation )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健康的概念逐渐宽泛与多元化。1993 年,WHO 组织了全球第一次国际健康城市大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陈柳钦,2010) 。1998 年,WHO 欧洲区成员国组建了全民健康框架,即《21 世纪健康》,并提出欧洲区健康发展的 21 项目标(周向红,2007) 。新世纪以来,WHO 仍致力于健康城市的推动工作,为全世界各城市的健 康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与依据。 1.2 新常态下健康城市理念对中国城镇发展的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早在1994 年,在WHO 的帮助下,北京东城区和上海嘉定区率先开展健康 城市建设工作(于怡鑫,2012) 。1996 年,海口市和重庆市渝中区、大连、苏州、日照、保定、上 海、北京、张家港、南通等城市陆续加入到该运动中。总体来看,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中国仍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周向红,诸大建,2006) 。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要以集约、高效、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城镇向更 高水平发展。对于中国城镇密集地区来说,虽然其是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但长期 以来在粗放、低效等传统理念的导向下,人口、土地及空间无序集聚、交通拥堵、雾霾严重、 医患矛盾等问题突出。因而,准确评判城镇密集地区各城市的健康指数,分析问题与不足,提 出可持续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研究范围与方法 2.1 研究范围与对象 研究范围 基于数据可得性、研究时限等综合因素的考量,本文选取中国经济实力最强、活力最大、 潜力最优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的范围。根据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 三角地区是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 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16 个城市为核心区的地缘范围。而为更好地 进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本文将“两省一市” (即江苏省、浙江省与上海市)全部地级市纳入研 究范围,共计25 座城市。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GIS 平台,进行城市健康指数的统计、处 理、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另一类则是基于传统的数理统计分析,如相关性分析等,找出城市健 康指数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间的关联程度。 同时,为增加城市健康指数统计与分析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主要为 《中 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3》、《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13》、《中国统计年鉴 2013》以及各城市统 计年鉴与公报,计算得出的城市健康指数为2012 年各城市的发展状态。 3. 国内外健康城市指标体系梳理分析 构建健康城市指标体系一直是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于海宁,成刚,徐进, 等,2012) 。合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