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清河镇硼镁泥废料堆集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doc

集安清河镇硼镁泥废料堆集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安清河镇硼镁泥废料堆集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硼矿是集安的优势矿种,主要产于集安清河镇,蚂蚁河组是硼等非金属矿的含矿层位,素有“宽甸是硼都,集安市硼海”。在集安清河地区,60-80年代在该区先后找到了四道沟、二驴子沟等大中型硼矿及小型硼矿床,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老矿山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开采硼矿后生产硼砂产生大量的硼泥,硼泥废料堆放场占地造成的环境影响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露天堆放、占用土地、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由于矿产开发年久,找不到相关企业,因此矿山废料场露天堆弃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由政府解决。 本项目硼镁泥废料堆集场位于清河镇西侧,蚂蚁河东侧荒地。堆集场总占地面积50957㎡。紧邻镇区、河流、农田,裸露堆放,容易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对周边居民、学校造成环境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安市清河镇人民政府提出本项目建设。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集安市清河镇人民政府委托,吉林昊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和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和本项目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本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环境保护部门的热心指导及建设单位的大力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7.1;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文); (10)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 (1)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了解所属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行性与可靠性,并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对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以便提出更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办法,努力使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针对本工程可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 ()通过对环境、经济的损益分析,论证本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 ()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功能区划、给排水条件、环境敏感点等对环境敏感性进行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通过上述工作,为1.5.2评价因子的确定 (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 根据本项目空气污染物特点,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M10、NO2、SO2影响预测 (2)地表水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 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COD、BOD5、氨氮、pH、粪大肠菌群数共五项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2)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属于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项目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时段)根据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Screen3)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情况下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Pmax(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和D10%第i种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详见表1-。本项目建成后。经估算模式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小于10%,故根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次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COD、BOD5、SS /s 污染物类型 非持久性污染物 水体规模 小河 污染物复杂程度 简单 河流特征 平直 排放口位置 —— 水质标准 Ⅲ类 本项目建成后,无废水排放,根据环评《导则》HJ/T2.3-93定级原则,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dB(A)dB(A)2.4-200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