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 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在运城、三门峡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区域性服务职能,以黄河金三角区域为腹地,加强对临汾、渭南的生产、生活服务,努力构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极化中心:围绕新老城市中心,集聚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生产服务、旅游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区域辐射力。 2.紧凑发展:构建相对紧凑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加强湖滨和陕县城区的空间整合,完善交通联系,加强组团之间的功能衔接。 3.服务区域:努力提升三门峡区域地位,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支撑城市新区发展。 4.产城互动:资源型、污染型企业应尽量远离城市发展,已有污染企业应尽早搬迁。依托城市主要发展与城市能良好结合的新兴加工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5.渐进开发:城市发展不应盲目跳跃,应在集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渐进式开发,重要的战略性节点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时期应当以控制发展为主。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规划。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基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依托陇海铁路发展轴和蒙西铁路发展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运城、三门峡一体化发展,以及灵宝-芮城-潼关-永济次区域合作和义马-渑池同城化发展,加快区域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区域辐射力,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二)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2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全市城镇人口为136万人。规划至203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4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2%,全市城镇人口将达176万人。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平方公里以内。 (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一个分布有序,层次分明,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 “一核”即以三门峡都市区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以陕灵盆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主要载体,包括湖滨城区、陕县城区、灵宝城区,并辐射至平陆县城,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209-310国道等区域交通走廊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形成带状组团型城镇群体结构。 “两翼”即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和卢氏生态发展翼。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依托渑池县城和义马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煤、电、铝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与循环升级,联合周边英豪镇、观音堂镇等小城镇,打造带动全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核心。卢氏生态发展翼以卢氏县城为中心,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