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专题 传记 主备人 朱晓华 课题 柳子厚墓志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教学目的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4.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志铭的一般格式。
2.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叙述墓主事迹的精彩语段,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2.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
(二)课前预习
1.结合书下注释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划出初读时的疑难点,以便课上研讨解决。
(三)教学进程
1.导入
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这是我想到了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2.阅读与研讨
①初读文本后,请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与事迹。(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②在这些经历中你认为哪部分写得最感人、最精彩?表现了柳宗元怎样的品格?
明确:第五段——以柳易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③请概述“以柳易播”的事件经过。
A学生朗读第五段,纠正字音。
亦在遣(qiǎn)中
当诣(yì)播州
请於(yú)朝
虽重(chóng)得罪
士穷乃见(jiàn)节义
诩诩(xǔ)强(qiǎng)笑语以相取下
此宜(yí)禽兽夷狄(dí)所不忍为
亦可以少(shǎo)愧矣
B学生依据课前划出的疑难点提问
C教师利用多媒体以提问的方式归纳重要知识点。
实词: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虚词: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活用: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D学生生动的语言概述“以柳易播”事件。
明确: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不适合人居住,非常荒远,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④教师补充“以柳易播”事件背景:刘禹锡写了《玄都观看花诗》恼怒了执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牵连,才被贬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刘禹锡,反而为刘禹锡着想,冒死上请以自己将被贬的柳州交换刘禹锡要去的播州。柳宗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
明确:播州非人所居,梦得有老母健在,不易远行。
⑤可见,柳宗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至孝之心,这种孝心与柳家的家风不无关联,请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
原句: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知识点: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以(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