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的故事祝夫人煮莲教子
朱子故里,五夫古镇:一座守望千年的古镇;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兴贤古街;五夫镇北端的玉皇庵;五夫老街牌坊林立,这座石坊门上两侧分别镌刻着“三市街”和“过化处”横额。; 兴贤书院约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书院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作为朱子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武夷山获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就有兴贤书院的功劳。书院门楼屋檐顶上供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顶乌纱帽,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在兴贤古街里,由于历史的沉淀,大多的古建筑多为灰白色,只有兴贤书院的门楼,被涂为红、黄、蓝等多种色彩,使这座书院建筑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精美艳丽。;兴贤书院内堂;现在五夫保存的兴贤书院、古民居的砖雕、斗拱、门档等建筑构件上都刻有精美砖雕的龙鱼,鲤鱼跳龙门等图案,使之与朱熹理学相得益彰,发挥着教化育人,激励进步的作用。图为兴贤书院右侧门楼上的一对“龙鱼”雕塑。; 朱子巷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口立有“朱子巷”石碑,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朱熹定居五夫镇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五贤井;紫阳楼;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夏日赏荷;祝夫人煮莲教子;祝夫人煮莲教子;祝夫人望着朱熹诚恳不安的表情,好不感慨: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看到已经懂事长大了的朱熹了。想想两年前,先夫临终嘱咐,来投靠依附胡、刘二氏,原本以???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不曾想,五夫胡、刘及诸位贤人深明大义、真城相待,不仅新建了房屋与他们安住,还待朱熹如同子侄,且精心为朱熹授学,使朱熹学业日精,不久可以再兴朱家儒业了。
想到这里,心中感到欣慰,但为了勉励朱熹继续虚心进取,刻苦努力,她还是对朱熹意味深长地说道:“沈郎,莲虽从淤泥而出,但污斑不染,吸天地朝露而生,摘采下来又要经去皮、剥衣、取芯、烘干这四道工序后才成为这出自乡野的益品,而最重要的就是取芯,莲子要是和着芯吃是很甘苦的,但去了芯之后却变得甘甜无比了呀!”
;祝夫人这一番话语可谓意味深长,她用莲子的成长生成的过程隐喻教诲朱熹:读书成才有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下得了苦功,最后才会有苦尽甘来的结果。
聪明的朱熹深悟其意,越加发奋图强,刻苦攻读了。并决心要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