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语言用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 ,___,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表达出 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 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_____,____”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翻译句子: 1、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权 2、愿罢云中之师,修边报境,与民休息 3、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平 作业反馈21班优秀段句:40份 诗歌题目:29份 古诗鉴赏《考试说明》关于古诗文阅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在“鉴赏评价”时做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语言包括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规范鉴赏诗歌语言的答题思路。 2.提高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推敲字词) “炼字”题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从某联中或整首诗中找出诗眼是什么? ④某句中的某个字能不能换成另一个字,为什么? 炼字经典: ? 王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语 2.独到的数量词、色彩词 3.恰当的副词 4.别致的叠词 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 147页2.(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容上:“绿”字,在这里做动词(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结构上:(首句)奠定了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 1.(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