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五讲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二、熵判据 1、熵定义:体系混乱度的量度,即熵是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 单位: J?mol-1?K-1 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 体系混乱度越小,熵值越小。 2、熵变与反应熵变 (1)熵变(△S)∶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存在着熵变。 (2)反应熵变:△S=S反应产物-S反应物 熵增加的过程:固体的溶解,液体的气化,墨水的扩散,气体的扩散 熵增加的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S >0或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思考:判断下列过程的熵变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1.H2O(s)→H2O(l)→H2O(g) 2.CaCO3==CaO(s)+CO2(g) 3.NaOH(s)=Na+(aq)+OH-(aq) 4.N2(g)+3H2(g)==2NH3(g)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其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其分解是吸热反应,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5、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的是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增加反应;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 6、250C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例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 A、Z为0.3mol/L B、Y2为0.35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特征 Q: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 思考:如何判定一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的标志的讨论 1、“等”速标志: v正(X)=v逆(X) ≠0(同种物质) 化学平衡的标志的讨论 2、百分含量一“定”标志: 【反思与提升】: 2、如何理解化学平衡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平衡时用反应物来表示的速率值等于用生成物来表示的速率的值”么? 第二节 第4课时反应条件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移动 条件对化学平衡有什么影响? 将针筒中混合气体压缩,观察现象并记录; 将针筒快速弹出,观察现象并记录。 压强对2NO2 N2O4的影响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 N2O4(气)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小结-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小结-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之一,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观察·思考】 1、二组实验中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2、硫氰化铁的浓度如何变化? 3、实验现象说明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编号 实验1 实验2 操作 滴加较浓的FeCl3溶液 滴加较浓的KSCN溶液 现象 颜色 . 颜色 . 结论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 移动 加深 加深 右 思考: 当稀氯化铁和稀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 1、再滴加少量KCl浓溶液,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2、再滴加少量KOH浓溶液,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二】 FeCl3+3KSCN Fe(SCN)3+3KCl 【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如果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要马上切断一氧化碳源并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必要时放入高压氧仓中,为什么必须采取这样的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J 15-109-2015 混凝土技术规范.pdf VIP
- 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洞察白皮书-工业场景篇.pdf VIP
- 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企业培训体系标准化建设与管理.ppt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简单版.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pptx VIP
- 企业培训体系与规章制度管理.ppt VIP
- BRCGS包装材料 (第七版) 变化点解读.pptx VIP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 Unit2 Understanding ideas Social Media Detox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VIP
- 2025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必考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