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幻灯片
爱尔兰的语境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意义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 一、克罗宁认为尼南贾纳等人只是简单地反对欧洲和殖民地,而且忽视欧洲本身内部的殖民主义 特别强调翻译的作用,表现在爱尔兰语与英语在语言和政治方面的斗争上 专门研究了历史上的爱尔兰翻译家如何在序言、评论以及其他文本里讨论和展现他们的译本。 最为有趣的部分是他以历史、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翻译过程的描写,以及对翻译在不同的时期被用来服务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利益的具体方式的描写。 语言在英国人征服爱尔兰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明显地体现在强迫爱尔兰人讲英语的1537英国秩序法则中。克洛林还将文化层面上的翻译与疆土层面上的迁徙二者相提并论 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正式成为爱尔兰君主这些从英格兰渡海而来的入侵者,多数都是使用诺曼法语,少数则是使用英语。由于他们的人数不算太多,因此受到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在都柏林附近,至于在爱尔兰的其他区域,爱尔兰语依旧是民间使用的主要语言 然而,随着英格兰人统治的深化,至少在政治层面上,英语终于慢慢取代了爱尔兰语的地位。1367年,英格兰人通过了“基尔肯尼法案”,该法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盎格鲁化爱尔兰,企图大力压制爱尔兰人的语言和习惯。1601年,爱尔兰人反抗英国的企图再一次失败,在这一年以后,爱尔兰本地贵族的力量几乎完全被瓦解掉。 1641年,爱尔兰人再次爆发反抗运动,这次是以天主教徒对于英国新教徒的反抗作为主轴。1649年,克伦威尔率英军镇压了这次起义,整个爱尔兰终于在实质上完全置于英国统治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大致上在1800年左右,英语在爱尔兰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势语言。在爱尔兰岛上,几乎任何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上享有权势的人,使用的都是英语,而不是爱尔兰语。虽然如此,爱尔兰语仍然有400万左右的使用人口,但多数都是属于下层阶级的农民 然而,19世纪上半叶的两个事件,却把爱尔兰语几乎完完全全地从爱尔兰连根拔除,一个是1831年开始实施的初级教育体系,另一个则是爆发于1845年的爱尔兰大饥荒。1831年,英国政府开始在爱尔兰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完全以英语当作该教育体系的媒介语言。虽然爱尔兰语是半数以上之学童在家庭中的母语,然而,爱尔兰语却不被允许在教育体系中出现。学生如果用爱尔兰语交谈,不但会被老师嘲笑、羞辱,甚至还会被要求在脖子上挂一个“从此不说爱尔兰语”的警告牌。Bradaigh 这样评论这个所谓的“国民学校”:“这根本就不是‘国民’学校,而完完全全是盎格鲁化的工具”。 1845年,爱尔兰面临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大饥荒,估计有150万人被夺去生命,另外有100多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远走美洲。这次饥荒对爱尔兰语的前景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发生饥荒的地区都是爱尔兰最贫穷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也恰好都是爱尔兰语的使用区域,因此,使用爱尔兰语的实质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另一方面,这次饥荒也几乎摧毁了爱尔兰人对于自己之母语的信心,在这之后,他们在想法上也接受了统治者的意识型态,自己打从心底将爱尔兰语和贫穷落后划上等号,而将使用英语视为是进步的表征。 二、引用英国诗人埃徳蒙·斯宾塞支持征服者的强权,却欣赏爱尔兰诗歌的英语译文,与当时爱尔兰人的愚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三、18-19世纪许多爱尔兰学者将爱尔兰语作品翻译成英语,意图抗衡英国人的爱尔兰历史观和文化观,却助长了英语在爱尔兰的上升趋势 这表明,在现今后殖民时期的爱尔兰,英语与爱尔兰语并存,翻译仍然是一个政治问题 克罗宁著作中的政治立场表明,翻译中的 后殖民主义权力权力关系不仅仅表现在世 界南北或东西层面上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意义 首先,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首次在翻译研究中关注文本外的权力关系,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首先突破了过去一直存在但却没有被揭示出来的翻译中的政治、权力问题,更加突出了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翻译批评视角,不仅关注文本,还要关注文本外存在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霸权国家通过翻译进行文化侵略的现实,随意篡改弱势文化与语言以符合其强势文化与语言的规范,从而使弱势文化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弱势文化与语言也得不到世界客观的认识。 其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认识翻译策略的采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界至今仍争论非常热烈的问题,究竟是异化还是归化呢?其实,翻译策略的采用是与殖民化和解殖民化进程紧密相联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工具。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征服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翻译在这个征服的过程中成为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精神控制的工具,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殖民化过程中,殖民地文化被宗主国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