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及其应用ch1-2 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论及其应用ch1-2 幻灯片

Deren Chen, Zhejiang Univ. 两个有趣的问题 1.任意一群人中(人数不小于2),总有两人在该人群中认识相同的朋友数。 2.在一次象棋比赛中,任意两名选手间至多下一盘,试证总存在两名选手,他们下过的盘数相同。 问题1:如何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上述问题? 问题2:上述问题的解答是否相同?若不同,区别在哪? Key web /AMuseum/math/index.htm 中国数字科技馆,数学,信息科学等 1 图的基本概念/1.1 图论发展史 图论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几十年来最活跃的数学分支之一.到目前为止,它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图论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图论的萌芽阶段,它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时,图论的多数问题是围绕游戏而产生的,其代表性的工作就是K?nigsberg七桥问题.1736年L.Euler发表了他著名的K?nigsberg七桥问题的论文,这是图论的第一篇文章. 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在此阶段,图论问题大量出现.如著名的四色问题、Hamilton问题以及图的可平面问题等. 在第二个阶段还应该特别提到Cayley把树应用于化学领域,Kirchhoff用树去研究电网络的分析问题.在漫长的300年中,图论几乎停留在数学游戏阶段.虽然这阶段里21岁的G.Kirchhoff在1847年从电网络问题,A.Cayley在1857年从计算有机化学的同分异构等不止一次地建立起图论的基本概念,但是直到1936年D.K?nig发表的经典著作有限图与无限图理论才有了图论的第一本专著.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是图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图论的应用阶段.由于生产管理、军事、交通运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数字通讯、线性规划、运筹学等方面提出的实际问题的需要,特别是许多离散性问题的出现、刺激和推动,以及由于有了大型电子计算机,而使大规模问题的求解成为可能,图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开创性工作是以Ford和Fulkerson建立的网络流理论为代表的.图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图论在生产实际中广泛地应用,都使图论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几个有趣的图论问题 K?nigsberg七桥背后的故事 K?nigsberg七桥位于前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历史上曾是德国东普鲁士省的省会,霹雷格尔横 穿城堡,河中有两个小岛B与C,并有七座桥连接岛与河岸及岛与岛(见图)。是否存在一种走发,从四块陆地中的任意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恰好一次再回到起点。这就是著名的K?nigsberg七桥问题,即一笔画问题;也是图论的起源。 四色问题 为了能够迅速地区分一个平面地图或球面地图上的各个国家(假设这些国家在地图上都是连通的),需要用若干种颜色对这些国家着色,使得具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涂染不同的颜色.那么,要保证每张地图都能如此着色,最少需要多少种颜色?这个问题是1850年被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Francis Guthrie首先提出的,直到1976年,四色问题被美国Illinois大学的K.Appel和W.Haken用计算机证明是正确的,这个证明令数学界震惊,它用了1200多小时,作出100亿个独立的逻辑判断.尽管有了这个机器证明,但它仍然是数学上未解决的问题之一 . Hamilton问题 Hamilton问题是图论中一直悬而未解的一大问题。它起源于1856年,当时英国数学家Hamilton设计了一种名为周游世界的游戏。他在一个实心的正十二面体的十二个顶点上标以世界上著名的二十座城市的名字,要求游戏者沿十二面体的棱从一个城市出发,经过每座城市恰好一次,然后返回到出发点,即“绕行世界”。 正十二面体的顶点与棱的关系可以用平面上的图表示,把正十二面体的顶点与棱分别对应图的顶点与边,就得到正十二面体图。 旅行售货员问题 给出城市之间的距离,要求一位推销员从某一城市出发,周游每个城市一次,然后回到出发的城市,并且选的路径最短。 这是一个图论优化问题,最早由美国数学家威特涅于1934年在普林斯顿一次讨论班上提出。1954年几位美国数学家写了第一篇论文,用线性方程的方法解决了49个城市的旅行售货员问题。后来也有不少论文讨论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很有价值。 1.严格有向图:既无自回路又无平行边的有向图。 2.非对称有向图:在两点间最多有一条有向边,但允许有自回路的有向图。 3.对称有向图:对于图中每一边(a,b),总存在另一边(b,a)的有向图。 4.完全有向图:(1)完全对称有向图:一个从任一点到其他点有一条且仅有一条有向边的简单图;(2)完全非对称有向图:任何两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有向边的非对称图。 有向图在成对比较中的应用 在很多实验中,特别在社会科学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