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愤{2.26}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学习要点: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时代背景。 2.熟读、理解、背诵、默写诗歌。(重点) 3.掌握运用典故、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重难点) 4.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5.比较阅读:《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1125—1210),字 , 号 。 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 名的 。诗集: 文集: 词集: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 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 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 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 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二.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 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 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 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 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 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四.赏析解说: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意: 早年我徒然认为自己是“塞上长城”,到而今, 我揽镜自照鬓发斑白,人已衰老。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 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 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以典明志: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大意: 诸葛亮和他的《出师表》真的闻名于世啊,千 百年来谁能和他相比呢? 也是以典明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 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 问句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 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 消沉。 五.结构图示: 六.艺术特色(3点): 1.虚实相生,变化多姿。 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 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 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 昂; 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 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 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 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 悲愤的基调。 2.场面描写,人情毕现。 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 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 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 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 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 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 3.借古抒怀,以典明志。(略)?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 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 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 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 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 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 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主题:诗人以轻松的形式写自己百无聊赖 的生活,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对 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内容: 《书》兼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当时政 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冷淡,以轻松的 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 风格: 《书》沉郁顿挫,深沉凝重,严肃激愤; 《临》诙谐轻松,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 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 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 国的双重感情。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