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iber学习
(一)Fiber分類 1.ferrule形式: 不鏽鋼 陶瓷 2.connector形式 : LC,MU 1.25 SC,ST,FC 2.5 ST SC LC MU FC 3.接头顏色 :綠(APC),藍(PC) 4.研磨面差別: APC:θ=8° ,6 ° ,4 ° PC Ceramic Core 研磨面 Stainless θ APC斜角 5.Core核心直徑(傳播模式) Single Mold: 纖芯幾何尺寸與撥 長相差不大,光信號以一種模式進行 傳播,一般5 μm 至9μm Multi Mold多模光纖纖芯幾何尺寸遠大於光撥撥長,光信號以多個模式進傳播,纖芯一般在50-65μ m 6.外包jacket形式 :黃色 ,藍色,橘色 (二)量測參數 1. Back reflection Meter 有Insertion loss和Return loss Insertion loss Power meter Optical source PM 光源 從PM得到P0值,假設P0=1dB Fiber 加測試物 測得P1值 PM 光源 Fiber 待測物 那麼Insertion loss=P0-P1 (dB) Return loss P2 P0 PM OS Fiber 待測物 直接測得 Return loss=P2 意義: 表徵測試物抗反射的能力 應用Optical Coupler 測量Optical Return Loss 的觀念 操作步驟 1. 將光源、光耦合器、光功率計,以如圖一的 方式連接。此時,我們令光源本身的強度為 Ps;在Port 3 看到的光功率強度為P13。 2. 將光源移至Port 3,光功率計移至Port 2,以 如圖二的方式連接,此時在Port 2 的光功率 計的數值,即為另一個參數P32。 3. 把光源重新接回Port 1,並且將可抑制反射信 號的終端器件(Optical Terminator)接到Port 3,如下圖三所示。令此時從Port 2 之光功率 計得到的數值為P0。 4. 把圖三內的Optical Terminator 拿掉,換成我 們真正要執行測試的被測器件,即如圖四所 示。此時在Port 2 上的光功率計讀值,即為 PR。 從以上的四個步驟當中,我們得到了幾個計 算Optical Return Loss 時必備的數值:Ps、P13、 P32、P0、PR。 根據ITU-T G.957 當中的定義,Optical Return Loss 的公式如下: Optical Return Loss=10 ㏒ P13 × P32/Ps(PR-P0) 要注意的是:上式之中每一個參數的單位,都是 uW 或mW。 上式的Optical Return Loss 若要以dB 來 表示,則可簡化為: Optical Return Loss=K13+K32-Ks-K(R-0) 2.偶合效率η 由上測試值計算得出 η=P1/P0 (%) (三)Transceiver Transceiver機種規格命名說明 例: OPT—155 B X M X 產品名稱,如 OPT,LC,LCP BIDI Date rate:155, 622,1250 等 傳輸方式: B-Single單模,core 9μ m A-Multi 多模, core 50/65μ m 傳輸距離要求: M-40Km,H-2Km J-15Km,Q-10Km 轉接頭代碼: 1-SC,4-ST6-MU (四) Receptacle 結構驗證(兩件式偶合) 第I代 結構形式 緊固 + 鐵件 + 光顯頭 + 鐵件 sleeve 入上圖序:裝配好receptacle 問題:由於是緊密配合,鐵件壓入後容易變形,使光纖芯偏離,偶合效率低 (1)sleeve (2)鐵件 + + 第I I代 結構形式 + + 緊固 解決了因鐵件擠壓而造成的纖芯偏離問題 (五)SC,LC,Plastic TOSA比較分析 (六)封裝方式介紹 FP,DFB,LED, Vcsel ,APD,PP FP: VBR CPK Receiver Transmitt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