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前对英使接待看晚清外交原则.doc

从鸦片战争前对英使接待看晚清外交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鸦片战争前对英使接待看晚清外交原则

从鸦片战争前对英使的接待看晚清的外交原则 作者:陈双燕                        摘 要 鸦片战争前清廷在接待马更尔尼、阿美士德和律劳卑使团时,其对外准则不是“闭关政策”而是儒家经世致用的原则。由于“经世致用”缺乏近代化的因素,因品无力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      关键词 晚清 外交 经世致用            对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态度。论者多集中于评判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英国外交使团的接待,从马夏尔尼到律劳卑,学界大多只是简单地视其为“闭关政策”的内容之一。是清政府蒙昧主义的表现。①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笔者拟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英国使团的反应作一系统考察.以求能更清楚地认识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外交原则。      马夏尔尼曾任英国驻俄公使、1780年被东印度公司委任为马德拉斯总督。1793年,英国以为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为名,遣其率使团来华。对于马夏尔尼使华,论者最多的是“礼仪之争”。朝贡制度是封建时代的中国的对外关系模式。历朝对朝贡的礼节都有严格规定。据《清史稿。礼十》载,清礼规定,诸国来朝贡时,必须先“遣陪臣来朗,延纳燕赐,典之礼部”。在将要入境前,所在地的长官必须给贡使“邮符”,并派文武官员数人伴送。沿途有司还要“供馆汽”、并遣兵护送。如此随辖地的变化而不断更替、直至贡使抵达北京。到北京后,贡使即被“延入宾馆,以时稽其人众,均其饮食”。第二天,“具表文、方物,暨从官各服其服,诣部挨阶下”仪制官设表案堂中,“质明、会同四泽馆卿率贡使至礼部”,侍郎一人出立案左,仪制司官二人分别站在左右梭。“馆卿先开,立左检西。道事、序班各一人,引贡使等升阶跪”。而后“正使举表,馆卿抵受,以授侍郎,陈案上”,后又复位,“使臣等行三跪九叩礼。兴”。“退,馆卿率之出”。礼部官送表至内阁候命,员物纳所司。⑧贡使“将归国,先禄寺备牲酒果蔬,侍郎就宾馆笼燕,伴送供侍如前。所经省会皆始之,司道一人主其事。馆烷日俭,慨从周猩”。②      对于马蔓尔尼使团的接待,清政府从入境开始就基本依此行事。①然而,马夏尔尼出使之初即认为自己所代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他的使华具有传播先进文明的功效,中国政府也将会由此认识到与英国进行外交会谈的双边利益,因为它可以导致两国间贸易的增强。但是,清廷仍将英使看作是“藩属朝贡”,将使团当作“英吉利贡使”,将马夏尔尼在呈交的国书中译本中给自己加的钦差,即君主特使一律改成贡使或藩使。⑥乾隆帝考虑的并不是两国之间的贸易,而是如何“整肃威严,使外夷知所敬畏”,同时迫使英使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也是使臣勤见皇帝礼仪中的关键。但马夏尔尼认为三跪九叩带有耻侮的性质,有损其威严,也使英国的荣誉受到威胁,故而坚决拒绝。尽管负责接待英国使团的中国官员多次作出努力,均未能如愿。最后,清廷作出让步,同意马夏尔尼以单腿下跪代替三跪九叩。在乾隆皇帝看来,马夏尔尼不知礼华、狂妄自大,因而取消了马夏尔尼在北京的娱乐活动,并且“求进贡件已知微瑞不必收接代奏,候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为照料,资发起身。该使臣等仍令微瑞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回蛮接驾”。⑥将马夏尔尼直接打发回国。      对于清廷对待马夏尔尼使团的态度,学界认为这是清廷闭塞蒙昧、虚骄自大的一种表现,并且认为清政府由此失却了和西方平等对话的机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进一步探讨之所以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上,清政府是本着传统的经世致用这一思维方式来处理这次使团事件的。所谓的“经世致用”,即在遵守儒家根本信条的前提下,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当时出现的现实问题。其内涵有二,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自觉的求实精神致力于研究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以“通经”为前提,通经的本质是宗经,即以儒家经典、根本信条为是非标准。经世思潮在清初兴起以后就一直持续不衰,成了中国土人处理内外事务的主要行为准则。在马夏尔尼事件上,其表现尤为明显。首先,马夏尔尼使团不遵礼制,清廷极为不满,但是,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清政府并没有拘泥于行“三跪九叩”之礼,却同意让马夏对清廷的尊重与臣服,这说明,清政府的态度是务实的。其次,马夏尔尼使团与传统的朝贡使团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清廷仍以接待朝贡使团的礼仪和要求予以接待。      期间,使团多次试图与清朝官员谈判其提出的要求,清朝官员均设法回避,而严格按照清礼之规定与使团周旋,这说明,清政府严格遵守礼制,其务实态度必须以遵守礼制为前提。此外,对于马夏尔尼提出的通市宁波、舟山、天津、广东等地,减关税,租界岛屿,向北京派常驻使节,自由传教等要求,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国书中均据儒家经典和天朝体制逐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