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重阳教化集.pdf
2012年9月12日星期三
10:53
重阳教化集
卷一 卷二 卷三 后序
序
甚哉!高尚至人世不常有也!譬如景星、庆云,非遇
圣朝昌运,则岂泛泛而见?自太上出关之后,有关令
尹喜传袭其道,下逮钟离、处士吕洞宾、陈图南者,
皆相继而出。于今,得重阳真人及丹阳先生,亦接踵
于世。噫!寥寥乎几千百年之间,此数君者,未易多
得,可谓高尚至人,世不常有者也!丹阳先生马宜
甫,本冠裳大姓,富甲宁海。自童稚时,其仙风道骨
洒落不凡,已为闾里钦重,长从乡校积学,为文便能
入第一等,忽遇重阳真人以一言悟意,弃金帛如弊
屣;视妻子如路人。幅巾杖屦之外,一亡所有,湛如
孤云,悠然西迈,以为物外之游,意将不受幻化。傥
非夙缘定分、了悟生死者,其孰能与于此?先生入道
之后,凡述作赋咏谨数百篇,一一明达至理,深得真
筌。门人高弟等,命同其议,裒缀成集,门人灵真子
朱抱一,命工镂板,将行于世,乃属本府医学博士韩
扆,同扶风马川访予求序,谆谆恳切。适有客,在坐
闻之,则掀鬓抵掌,舍席趋进而问曰:“道家者流,
嘲弄风月固当如是乎?”予即应之曰:“噫嘻!子亦
惧矣,且如明眼禅和欲传妙道,亦必垂一则语以示后
之学者,矧兹高尚至人,力欲恢弘正教,阐扬家风,
必以言语训戒,发为文章而启迪迷人,庶有觉悟。况
此冷淡生活,本是道人风味,兼其间无一字尘凡气,
殆非吟咏风月者,无用之空言也。子无诮焉!”客乃
分区 全真 的第 1 页
殆非吟咏风月者,无用之空言也。子无诮焉!”客乃
醒然改容,悚赧请退。曰:“仆诚浅陋,言且过矣!
其徒所请既坚,子盍序之。”予因作此俚语,以书卷
首。大定癸卯冬十有一月,上休日营丘府学正国师尹
序。
丹阳先生遇重阳真人,顾不异哉!真人一性灵明,夙
悟前知。自终南至于吾乡,地之相去三千余里,不辞
徒步之远,而有知己之寻。大定丁亥中元后一日,真
人抵郡,竹冠弊衣携笠,策杖径入于余侄明叔之南
园,憩于遇仙亭,丹阳先生马公继踵而至,不差顷
刻,可谓不期而会焉。二人相见,礼揖而罢,问应之
际,欢若亲旧。坐中设瓜,唯真人从蒂而食,众皆异
之。丹阳先生先题诗于亭壁,有“沈醉无人扶”之
句,真人读而笑曰:“吾不远数千里而来,欲扶醉
人。”尔又问:“如何是道”?对曰:“大道无形、
无名,出五行之外是其道也。”清谈终晷,坐者听
之,纚纚忘倦,使人荣利之心、娇气淫志顿然释去。
先生邀真人就城而馆之,待以殊礼,日益恭谨,卒至
于成,因命所居庵曰“全真”,究其相遇之由,若合
符节,苟非夙缘仙契,孰能至于是哉?先生系出扶
风,累世青紫,吾乡显族也。生而异禀,识度不群,
其所居之地,马范二街相对,与余世为姻家,有朱陈
之好。幼同嬉戏,长同讲习。在郡庠数十年间,花时
月夕,把酒论文,未常不相从为乐也。先生资产丰
厚,轻财好施,故能舍巨万之富,揖真一之风,真人
遂以方便,诱夫妇入道。尚恐未从,乃出神入梦,以
天堂地狱警之,俾渐悟焉。至于锁庵百日,密付玄
机,谓“石火光阴,难得易失,如不早悟,虚过一
生,下手速修犹太迟也。”谓“攀缘妄想,动成罪
业,”索梨分而送之,兼以栗芋赐之,使知其离分而
立遇也。谓“不舍冤亲,烦恼不断,去邑里之冗,为
分区 全真 的第 2 页
立遇也。谓“不舍冤亲,烦恼不断,去邑里之冗,为
云水之游,则乡好离也。”凡诗词往来,应唱迭和,
皆余一一目睹而亲见之。虽片言只字,无非发挥至
奥,冥合于希夷之趣也。是以收聚所藏,编次至三百
余篇,分为三帙,共成一集。丹阳门人灵真子朱抱
一,欲镂板印行广传四方,瞩余为序。余忘其固陋,
即其意而序之。既美其至人相遇之异,又美其仙风胜
概可垂。劝于后人,使修真乐道之士玩味斯文,岂小
补哉!大定癸卯宁海州学正范泽谨序。
仁人之用心也,大矣哉!身已适于正也,欲天下之人
皆去伪而归真矣。吾乡丹阳先生之徒行是道者也。先
生旧为宁海着性,祖宗皆以通儒显官。自弱冠之年,
游庠序工词章,不喜进取,好虚无、乐恬淡,已深悟
玄元之理。一日,重阳真人自终南徒步而来,一见而
四目相视,移时不已。及开谈笑语,如旧交夙契,或
对月临风,或游山玩水,或动作闲宴,靡不以诗词唱
和,皆以性命道德为意。谓人生于电光石火,如隙驹
朝露,不思治身,妄贪名利,傥修之不早,若一入异
境,则虽悔可追!常以是而深切劝勉,兾一悟而超脱
尘世,顾丹阳依违而未决,乃叹曰:“下手迟也!”
遂入环堵,令丹阳日亲馈一食。自十月朔而处,所须
唯文房四宝、布衣草履,枕石而席海藻,隔窗牖而求
诗词者接迹,举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