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之首,时文之冠——杨亿骈文的研究.pdfVIP

西昆之首,时文之冠——杨亿骈文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奏刀笔之属,亦为后进所效,虽沿骈俪之词,在宋四六中,尚是偶 有清警之句者。”… 遗憾的是,这些论著都是点到为止,没有详细论述,并且还停留 在个别篇章、纯文学的角度,缺乏整体把握。因而系统探讨杨亿骈文 创作的文化背景,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以及客观评价其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是本文的目的和任务。 1.文化背景 杨亿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宋真宗天宝四年(1020)以受 宰相寇准密令草表太子监国,事泄受累,忧惧而卒。在他生活的四十 七年当中,北宋政权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社会经济得以逐步恢复和发 展。宋代实行文官政治,前期几位创业君主都有着浓厚的崇文意识, 太祖明言“宰相需用读书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太宗认为 “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李攸《宋朝事实》卷3) 真宗还亲自撰写了《崇儒术论》:“儒术污隆,其实应大,国家崇替, 何莫由斯!”这些观点固然是基于清醒的理性认识,出自维护统治的 需要,但却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所谓“一代人文之精神气脉, 原于创业君心”(王文禄《文脉》),宋初文学由此在一种良好的文化 氛围中发展起来。 1.1社会文化氛围 宋初的最高统治者能够身体力行,勤学苦读,并且倡导于臣属。 北宋前期南唐旧臣徐铉曾记述过宋太宗勤奋好学,“讨论故典,昧旦 而兴,口无择言,手无释卷。尝从容谓近臣日:‘卿辈从公之暇,莫 若为学为文;为学为文,莫若讨论六籍。”(徐渭《御制杂说序》)而 生于此时的杨亿,也深受上行下效之风的感染,据《宋史》记载,杨 亿早慧能文,雍熙初,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运史张去华就 试词艺,送阙下。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 异,……翌日,下制日:“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 知,越景绝尘,予有望于汝也。”因文学才能而受到皇帝如此赏识和 61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卷8,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l992年,10页 2 勉励,此后杨亿更加“务学,昼夜不息”,终以“学有根砥,才力富 健”成为文坛领袖。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宋史·文苑传序》的这一 论述是颇有见地的:“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 之规模,可以豫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 端乎古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名。作其即位,弥文日增。 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 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出焉。” 同时,宋初文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晚唐五代战乱频 仍,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直到宋初,文人惧于五 代惨祸,仍不愿外出做官,更不愿为做官而刻苦学习文化,文化素质 普遍较低。《云庄四六余话》云:“国初二浙州郡士子应举者绝少,括 苍大比,今几万人,当时终场仅六人。”《宋史·路振传》云:“淳化 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厄言 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鄂眙忘其所出,虽当时 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由此可知宋朝建立30余年,士子文化素质仍 十分低下。基于此,几位帝王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操作性甚强的 政策措施,兴教办学,养育人才,选拔贤士,奖掖才俊,优渥文人, 通过科举取士使贫寒士子真正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梦想。据统计, 在《宋史》有传的1533人中,以布衣入仕者占55.12%,“。宋太宗“临 御之后,不求备以取人,舍短从长,拔十得五。在位将逾二纪,登第 亦近万人。”n,科举考试由此成为刺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士子们 的读书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释耒耜而执笔砚者,十室而九”,”7虽 “濒海裔夷之邦,执耒垂髫之子,孰不抱籍缀辞。”n3而宋时科举又 承袭唐代遗风甚浓,重进士而轻经生,但以诗赋进退,不考文论。江 浙之士,专业诗赋,以取科第,其诗赋但以念诵为工,罔究大义。太 宗、真宗朝,朝廷省试仍为诗赋、帖经、对策三场,而实以首场诗赋 定其取舍,于是律诗、辞赋、骈文风靡一时。而杨亿、刘筠的诗文创 01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绪论*引陈义考《从布农入仕情形分析北宋布衣阶层的社 99 会流动》,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l 7年,64页 “1(元)脱脱等:Ⅸ采史*卷293《王禹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162页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