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地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的研究与黄酮提取工艺优化.pdf

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地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的研究与黄酮提取工艺优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研究及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母育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分布与生理功能 母育酚是指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及其具有D- α-生育酚生理活性的衍生物总称,即 维生素E 。 1.1.1 母育酚的结构 母育酚是色满(苯并二氢吡喃)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一个具氧 化活性的6-羟色环和一个类异戊二烯侧链所构成的。根据苯环上甲基数及位置的不同, 可分为α、β、γ和δ等4种异构体。 图1-1 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的基本结构 Fig.1-1 The structure of tocopheryls and tocotrienols 1.1.2 母育酚的理化性质 母育酚为淡黄色油状物,具温和、特殊的气味和味道。易溶于正己烷、乙醇、乙醚、三氯 甲烷等脂溶性溶剂,不溶于水。酸、碱、氢化过程以及高温都不会破坏生育酚的组成, 但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紫外线照射也能使其分解。在生育酚的4种异构体中,α型生理 活性最高,β、γ型的效价为α的50%,δ型的仅为α型的1%(郑集等,1998)。生育三 烯酚分子侧链的3 ′、7 ′、11′位分别具有一个双键,其活性低于生育酚。 1.1.3 母育酚的分布 生育酚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叶子的绿色部位,尤其在麦胚油、玉米油、花 生油及棉籽油中的含量较高,蔬菜和豆类中含量次之。其中,β-生育酚主要含于棉籽 油中,α、γ和δ-生育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各种植物油中。生育三烯酚主要分布在 谷粒和其它一些种子的麸皮和胚芽中,大部分植物中的生育三烯酚含量远低于生育酚, 但棕榈油含有高含量的生育三烯酚(Combs ,1992)。 1.1.4 母育酚的生理功能 一般认为母育酚的主要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有证据表明生育酚在 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中也起重要作用(Sergi等,2004 )。另外,母育酚也能提高植物的 抗逆性。 1.1.4.1 抗氧化 不同的生育酚异构体,淬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等抗氧化能力不同,4种生育酚 抗氧化能力大小的顺序是α>γ>δ>β(Eric等,1999)。生育三烯酚大于相应的生 育酚,这可能是与生育三烯酚的侧链上有3个双键有关。天然生育酚抗氧化能力大于合 成的生育酚,但具体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1 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研究及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生育酚是第一线的断链抗氧化剂,通过对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发现生育酚的苯并二 氢吡喃环位于膜的极性表面,植物醇侧链在膜的非极性内部与磷脂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互作用。作为抗氧化剂,生育酚能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使其不被氧化为脂褐色素和自 由基,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毒害,维护了细胞的完 整结构与正常功能。由于生育酚具有产生酚氧基的结构,能淬灭单线态的氧,还可被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从而阻断了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抑制了不饱和脂 肪酸的氧化(Maeda等,2006 )。在高等植物中,生育酚是在叶绿体内膜上合成的,可 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自由基的危害(Porfirova等,2002 )。 生育酚在动物体内的抗氧化功能主要表现为抗衰老,抗不育,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研究还发现生育酚对结肠直肠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等有较强得抑制作 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Jiang等,2004 )。生育酚已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神经紊 乱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据报道生育酚还可以减少鸡、猪和人体内 的血液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Qureshi等,1986;Qureshi等,1991a;Qureshi等,1991b; Qureshi等,1991c)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Qureshi等,2001 )。生育酚还被广泛用于化 妆品中,在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和护肤品中加入适量天然维生素E ,可以防止色素 沉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滋润皮肤,改善皮肤弹性,起到护肤、防衰老的作用(朱圣 东等,2001 )。 1.1.4.2 信号调控 生育酚在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玉米蔗糖输出缺失突变体是生育酚 作为植物体内信号分子和信号调控的第一个证据。Provencher等(2001 )在研究玉米蔗 糖输出缺失突变体发现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