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涂料工艺技术课件03-04 第二讲之醇酸树脂
山梨醇 木糖醇 用三羟甲基丙烷合成的醇酸树脂具有更好的抗水解性、抗氧化稳定性、耐碱性和热稳定性,与氨基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 此外还具有色泽鲜艳、保色力强、耐热及快干的优点。 乙二醇和二乙二醇主要同季戊四醇复合使用,以调节官能度,使聚合平稳,避免胶化。 顺丁烯二酸酐 偏苯三酸酐 目前最常用的精制油品为豆油、亚麻油和蓖麻油。亚麻油属干性油,故干性好,但保色性差、涂膜易黄变。蓖麻油为不干性油,同椰子油类似,保色保光性好。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的品种及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大豆油半干性油,综合性能较好。 豆油 亚麻籽油 蓖麻油 补充:醇酸树脂氧化干燥机理 醇酸树脂的氧化干燥可分为三阶段:诱导期、引发期和交联期。 诱导期内空气中的氧气迁移并溶解在涂膜中,然后扩散到树脂或干性油的不饱和双键处,此时的干燥速率由氧气的扩散速率控制。 引发期内与顺式双键相邻的α碳原子快速形成氢过氧化物,同时引起顺式双键异构化生成反式双键或共轭双键,醇酸树脂的引发期一般持续6h左右。 补充:醇酸树脂氧化干燥机理 交联期内在催干剂的作用下,过氧化物分解,并形成交联结构,其中的反应包括共轭不饱和双键可能和附近脂肪酸上的不饱和双键发生聚合反应,一些双键(反式双键)被氧化为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会发生交联反应或进一步氧化导致不饱和脂肪酸链的断裂,生成一些小分子可挥发产物如醛、酮等,残留的以羟基和羟基封端的化合物进一步与以前生成的酯进行反应或进行酯交换,仍然残留的将是涂膜的亲水点。 在整个固化过程中,多个反应同时发生。 补充: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仿玉 补充: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仿玉 补充: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仿玉 补充: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仿玉 补充:醇酸树脂涂料的应用:仿玉 三、crothers凝胶点 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难以流动,气泡也难上升,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出现了所谓的凝胶,这时的反应程度称作凝胶点。 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Pc=-------- 三、crothers凝胶点 第三节 醇酸树脂配方设计 第三节 醇酸树脂配方设计 (1)根据油度要求选择多元醇过量百分数,确定多元醇用量。 多元醇用量=酯化1摩尔苯酐的多元醇理论用量×(1+多元醇过量百分数) 使多元醇过量主要是为了避免凝胶化。油度越小,体系平均官能度越大,反应中后期越易胶化,因此多元醇过量百分数越大。 配方经验表 习题讲解 1.什么是涂料工业? 所谓涂料工业就是以油脂、天然树脂、合成树脂、颜料、填料、溶剂和助剂为基本原料,生产各种产品并提供其应用的工业。其实质包括了涂料制造和涂料施工应用两大部分。 2.粉末涂料的特点? 要有优点,也要有缺点;8个优点,5个缺点 解 以1摩尔苯酐为基准。 工业季戊四醇的用量为:2×(1+0.1)×35.5=78.1(g) 1摩尔苯酐完全反应生成水量:18g 由油度概念可得:油脂用量=60%(苯酐量+季戊四醇量-生成水量)/(1-60%)=60%(148+78.1-18)/(1-60%)=312.15(g) 因此豆油用量=312.15×90%=280.94(g) 梓油用量=312.15×10%=31.22(g) 作业 1.醇酸树脂涂料的优缺点有哪些? 2.醇酸树脂有哪些分类类别? 3.塑性醇酸树脂成膜物质是如何合成的? 4.什么是醇醇酸树脂的油度,平均官能度和Crothers凝胶点? 5.现设计一个65%油度的甘油醇酸树脂(豆油:梓油=9:1),醇过量15%,固体含量50%。200号溶剂汽油:二甲苯=9︰1。计算其配方组成,并校核其配方。 (2)合成工艺 ① 将双漂豆油、漂梓油加入反应釜,开慢速搅拌,,升温,同时通CO2,120℃时加入0.03%的LiOH; ② 升温至220℃,逐步加入季戊四醇,再升温至240℃醇解,保温醇解至醇解物:95%乙醇(250C)=1:3~5达到透明。 ③ 降温到200-220℃,分批加入苯酐,加完后停通CO2; ④ 加入单体总量5%的回流二甲苯; ⑤ 在200~220℃保温回流反应3h; ⑥ 抽样测酸值达10mgKOH/g、黏度(加氏管)达到10s为反应终点。如果达不到,继续保温,每30m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钟小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VIP
- 输电线路三跨的经验分享.ppt VIP
- 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ocx VIP
- 专题1.4数轴与动点经典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幼儿小蝌蚪找妈妈绘本ppt课件.pptx VIP
- 磷酸铁行业现状.docx VIP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pdf VIP
- 6.1 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pptx VIP
- GB_T 43933-2024 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VIP
- 车牌识别系统软件使用说明8.1软件基本设置.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