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VIP

非正式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正式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北魏洛阳平面图 北魏洛阳城市规划和建设与过去的都城相比有一些重大变化,并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产生了影响:1、改变了汉以来的南北两宫制,建立了单体宫制。2、宫城南墙外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街,成为全城的一道重要分界线,将洛阳城划分为南北两部分。3、城市居民区的区划和排列发展为比较规范、街道整齐通畅。首创了都城内里坊制的布局形制(里坊的划分是汉族中原城乡旧制,但这样大规模的整齐划一的部署,排满在城郭内,前所未见)。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尊儒崇孔,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采纳汉族的 典章制度 以洛阳为原籍 改籍贯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通婚姻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讲汉话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 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 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 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 式的转化。加速民族融合。 鲜卑人一律改穿汉装 易服装 移 风 易 俗 北朝动物纹锦 北朝动物纹锦 北魏商业、手工业和文化发展的再现 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木兰家庭成了众多汉化了的鲜卑家庭的一个写照!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体貌、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文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葬壁画,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改革内容的实质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 经济的农业化、 思想儒学化 由上看出,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措施,胡人与汉人的生活相互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还能举些例子说明吗?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羌族舞蹈 用灵魂跳舞的杨丽萍在跳《云南映象》 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 你能从民族融合的概念解读出孝文帝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吗?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民族融合的形式 1、民族迁徙:中国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匈奴、鲜卑、羯 、氐、羌(五胡)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的开发;唐朝,黄河流域的人迁往边疆;元朝时期,各民族互相迁徙。 2、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它主要发生在中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时期。 3、友好交往: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形式)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中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和亲”“会盟”政策促进民族融合:①中国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②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长庆会盟),唐肃宗时和回鹘的“和亲”;③宋辽澶渊之盟。 6、边境贸易促进民族融合。辽宋夏金之间设立的榷场,明朝与鞑靼设立的互市。 7、“册封”政策促进民族融合:①汉武帝赐“滇王金印” ;②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③清朝时,顺治册封西藏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8、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统一共四次九朝:即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其中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行政管辖促进民族融合。 9、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促进民族融合。1、明朝时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沿用土司制度,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当土司官,允许世袭,拥有很大的自主权。2、清朝时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的统治。 10、抵御外国异族入侵和平定叛乱,促进民族融合。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明成祖时,西南两司叛乱,平叛后实行局部的“改土归流”,在贵州设布政司,使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18世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