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塔里木资料调研专用课件
一.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
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
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
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
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主要包括库车坳陷带 ,塔北隆起带,北部坳陷带,中部隆起带,塔西南坳陷带,东南隆起带等;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晚奥陶世巴楚古斜坡 --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北部坳陷带,塘古孜巴斯坳陷带; 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 ,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相对沉降的北部坳陷带以及由于挤压挠曲沉降形成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带。 中部古隆起带制约着晚奥陶世东窄西宽的弧立碳酸盐岩台地体系的发育,而开始形成于震旦纪的满加尔拗拉槽及东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接受了巨厚的中, 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 奥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的西南东南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沉积格局。;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构造运动有两期:一是发生于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另一期是发生于中—新生代的晚燕山—早喜山运动。前者使下古生界发生轻微断褶变形,形成工区基本构造格局的雏形,出现一些低幅构造圈闭;后者表现为在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下的强烈褶断变形,不仅原来的褶皱和断裂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和改造,同时又产生一大批新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圈闭的幅度得到加强,并最终定型
;奥陶纪末古隆起分布与油气聚集有利区;志留纪末、泥盆纪末古隆起分布与油气聚集有利区;一.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
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
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
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
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3个二级构造层序。(据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总体上由5个一级的构造层序所构成:古生界下构造层序( Ⅰ) (寒武系- 上奥陶统) ;古生界中构造层序( Ⅱ) (志留系- 中下泥盆统) ;古生界上构造层序( Ⅲ) (上泥盆统- 三叠系) ; 中生界构造层序( Ⅳ)及新生界构造层序( Ⅴ) 它们由盆地规模的主要构造不整合面分隔,包括寒武系底(T90) 、志留系底(T70) 、上泥盆底(T60) 、侏罗纪底(T46)以及古近系底(T31)等。;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塔里木盆地自奥陶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加里东中期I幕、加里东中期Ⅲ幕、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中期及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等7次关键构造变革期,并且形成7个重要不整合界面,这些不整合具有各自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据张宇航)
分别是:;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对中下奥陶统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中下奥陶统顶面不整合面(E),此界面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460.9Ma的运动,是中下奥陶统沉积结束并遭受剥蚀以及上奥陶统沉积的开始
加里东中期Ⅲ幕运动对奥陶系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奥陶系顶面不整合面(E),此界面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443.7Ma的运动。该期运动造成奥陶系顶与志留系底之间的不整合面
海西早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上泥盆统(东河砂岩)与石炭系底面不整合面,此界面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385.3Ma的运动,此运动可能与塔里木北部天山洋和南部库地洋消减闭合有关,盆地从此由南、北分带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转变。
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在二叠纪末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前中生界顶面不整合面(醒),此界面表示塔里木盆地距今260Ma的构造运动。此运动与天山洋和昆仑洋最终闭合有关
印支期构造运动,代表塔里木盆地白199.6 Ma开始的三叠纪末期运动,形成前中生界与侏系底面不整合面.
燕山中期构造运动,代表塔里木盆地距今145.5 Ma侏罗纪末期构造运动开始,形成侏罗系与白垩系底不整合面(E)。此运动造成盆地内西南地区抬升并遭受剥蚀,从现今残余厚度图可以看出白垩系在盆地内叶城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之外的其他区域均有分布。
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代表盆地从距今65.6Ma开始的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形成古近系底与前新生界之间不整合面燕山晚期运动实际上反映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区域隆升与剥蚀
;一.塔里木区域整体状况
二.塔里木主要的不整合及接触关系
三.塔东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
四.奥陶系地层序列及主要岩性段
五.鹰山组沉积相,储层空间及控制因素;塔东地区,包括中央隆起东段的塔东低凸起, 古城鼻隆,满加尔凹陷东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5个次级构造单元 。
;塔东地区古生界可划分为 11 个二级构造带:库尔勒构造带、群克构造带、大西海构造带、满东构造带、满南地层圈闭带、古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