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FT-LCD历史_中国液晶面板工业报告_20101111
中国液晶面板工业报告(1)
作者: 路风 蔡莹莹 发布时间: 2010 年6月 23 日
第一章导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路风 蔡莹莹
竞争性企业自主能力的扩张冲动
本研究是探讨中国发展 TFT-LCD 工业的战略和政策问题。以 TFT-LCD
(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鄄 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
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已经成为与半导体芯片一样重要的基础电子器件,广泛地应用于从手
机到电视机的各类产品中——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和移动化使平板显示无处不在。但中国在平
板显示器工业领域是落后者,当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正在全面替换传统 CRT 显像管的时候,中
国作为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液晶电视的主要市场,却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
对液晶显示屏的需要。如果不能发展 TFT-LCD 工业,中国庞大的消费电子产业就只能保持着
低附加值组装的性质。
从 2003~2004 年起,若干中国企业进入了 TFT-LCD 工业,并建设起 5代线(主要有京东
方、上广电和昆山龙腾光电)。此后,由于 5 代及以下世代生产线的产品不能满足电视屏的
需要,所以国内各方一直希望能够引进 6 代以上的所谓“高世代”生产线。但直到 2009 年
夏天,国外企业一直封锁技术,拒绝向中国转让高世代生产线。
2009 年夏末“风云突变”——国外企业一夜之间转变态度,争相要在华设厂。在这种
条件下,国内出现了一股“液晶热”——各地争相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根据媒体的报道,
各地计划准备上马的 7.5 代以上生产线一度达到 8 条(总投资超过 2000 亿元),而目前全
球运行的 7.5 代以上生产线总共也不过 12 条。国内媒体先是对国外企业愿意在华设厂欢呼
雀跃,此后又纷纷对未来的产能过剩表示担忧。这种状况使有关发展 TFT-LCD 工业的战略和
政策问题变得尤为紧迫。
但中国迄今在发展这个工业上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由于在这个领域处于落后地位和不发
达状态,国内工业界、政府和社会都不太熟悉 TFT-LCD 工业的性质和特点(这种陌生感因为
中国在与该工业关系密切的半导体工业方面的落后而更加严重)。因此,尽管中央政府在
2009 年初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中把平板显示器列为支持重点,尽管已经有若干中
国企业已经进入了这个工业,但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平板显示器工业的思路一直含混不
清,在规划中也无非是“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的表白,而由媒体所传播的流行性思
维仍然是传统的引进生产线观点。更为严重的是,面对目前的“液晶热”,有关部门看上去
只是在被动应付——除了最多只批 5 条生产线的限令,看不出对振兴中国的 TFT-LCD工业有
什么思路或战略,甚至在是否应该发挥作用的问题上都犹疑不定。这种状况令人不得不质疑
我们是否能够抓住 TFT-LCD 工业发展的机遇。
本研究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全球 TFT-LCD 工业的发展脉络和中国企
业在这个工业中的进展状况为经验证据,提出并讨论有关中国发展 TFT-LCD 工业的战略问题
和政策原则。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2009 年夏末触发“液晶热”的直接原因不是市场需求的扩大,
而是进入了 TFT-LCD 工业的中国竞争性企业,开始了基于自主能力的扩张。因此,应对“液
晶热”的政策关键不是控制项目数量,而是对两条道路的区别对待——中央政府应该以支持
中国竞争性企业扩张的方式来把握这个对中国产业升级关系重大的机遇。
在导论以下的其余部分,我们通过描述中国产业发展实践中的矛盾,为理解中国发展
TFT-LCD 工业的战略和政策问题提供一个背景,并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出三个主题,用以指出
考虑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和原则。
中国液晶面板工业报告(2)
作者: 路风 蔡莹莹 发布时间: 2010 年6月 24 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