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冷条件下NiAl-Mo三元共晶合金的组织形成机制-物理学报
物理学报 Acta Phys. Sin. Vol. 62, No. 4 (2013) 048102
急冷条件下NiAl-Mo 三元共晶合金的组织形成机制*
†
边文花 代富平 王伟丽 赵宇龙
(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西安 710072 )
( 2012年6月7 日收到; 2012年9月16 日收到修改稿)
采用单辊急冷技术实现了NiAl-Mo 三元两相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 同时与常规条件下的凝固组织进行了对比
研究. 实验发现, 单辊急冷的合金条带与常规条件的凝固样品均由B2 结构的NiAl 金属间化合物和bcc 结构的Mo
固溶体两相组成, 两相均具有(110) 晶面优先生长的趋势, 并呈现出(110)NiAl//(110)Mo 取向关系. 常规条件下得到
的微观结构主要由规则的两相共晶组织组成, 形成了类似菊花状的共晶胞. 而单辊急冷条件下形成的组织结构主要
是由近辊面的柱状晶区和近自由面的等轴晶区组成的凝固组织. 理论计算发现, 合金熔体的单辊辊速由10 m/s 增大
至50 m/s 后, 其冷却速率从101 × 107 K/s 逐渐增大到246 × 107 K/s, 冷却速率明显高于常规铸造过程, 因而形成了
差别很大的凝固组织. 随着辊速(冷却速率) 的增加, 合金条带的厚度从54.4 m 减小至22 m, 近辊面柱状晶区的厚
度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晶粒发生了明显细化.
关键词: 快速凝固, 三元共晶, 共晶转变, 冷却速率
PACS: 81.30.−t, 81.05.Bx, 64.70.−p, 82.20.Pm DOI: 10.7498/aps.62.048102
第二相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研究发现常规条
1 引言
件下NiAl-X (X Cr, Mo, W) 伪二元共晶合金中的
具有B2 结构的NiAl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熔点 Cr, Mo, W 等第二相纤维组织能够增强NiAl 金属
高、密度低、高温抗氧化性和高杨氏模量等优点, 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弹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特
因此, N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结构材料在高温应用领 性9−11 .
域被认为是取代Ni 基超合金结构材料的重要材料, NiAl-Mo 三元两相共晶在近平衡凝固条件下
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 涉及两个相的竞争形核与协同生长, 其平衡凝固条
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 1−5 . 但是由于NiAl 相又具 件下的共晶组织主要呈现为纤维状组织的Mo 分布
有室温下较脆和高温下强度变低的不足, 在航空航 在NiAl 基体相内. 但是在急冷快速凝固条件下, 晶
天和核能工程等尖端领域还不能达到服役要求, 因 体的形核和长大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固液界面前沿
此导致NiAl 基结构材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际应 的局部平衡被打破, 使得凝固组织结构发生显著的
用. 研究表明, 晶粒细化和掺杂微合金化元素可以 变化. 目前采用快速凝固的手段研究NiAl 化合物
改善这一缺陷, 而深过冷快速凝固实验可以使合金 的组织形成规律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因此, 本文采
发生显著的晶粒细化6−8 . 还可以采用所谓的原位 用单辊急冷技术研究NiAl-Mo 三元两相合金的快
复合法(in-situ composite) 将NiAl 相和Cr, Mo, W, 速凝固过程. 通过研究常规条件和急冷过程凝固组
Ta 等高温金属构成两相共晶的复合材料, 甚至可以 织形态的变化规律, 揭示不同凝固条件下N
文档评论(0)